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史书凉薄> 第三章:叔牙——白骨为笛,诉一腔喑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叔牙——白骨为笛,诉一腔喑哑.(2 / 2)

并云:“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叔牙认为自己在“宽惠柔民”、“治国家不失其柄”、“忠信可结于百姓”、“制礼义可法于四方”、“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加勇”五个方面材均能不及管仲。叔牙说:“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如此评价不可谓不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更何况叔牙自己也是一个贤士。而后,叔牙到鲁国以委婉的外交辞令将正囚于鲁国的管仲迎接回齐国。

叔牙对于管仲回到齐国后制定的政策和方针非常赞同。当桓公不听取管仲的谏议时,叔牙劝谏桓公参照管仲的看法来做。但叔牙并非一味赞同管仲,他实际上经常提出谏议。叔牙对桓公也敢于直言,根据《说苑·正谏》记载:齐桓公欲铸大钟以昭其名,自列众多伟绩,叔牙认为不可,他说:”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坛场之上诎于一剑,非武也。侄娣不离怀袵,非文也。”按鲍叔牙的观点,桓公早年与年长的公子纠争夺王位是不仁;违背太公的话,侵占鲁地是不义;在柯之盟的时候,被鲁国国君武力所迫,不武;个人生活不检点,不文。桓公被叔牙说的打消了铸大钟的打算。

在使齐国强盛这一点上,鲍叔牙具有法家权术和实用主义的色彩。叔牙帮桓公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均是以齐国取得的实际利益为基础。

鲍叔牙的卒年应当与管仲接近。管仲死后不到一年叔牙也辞世。在管仲晚年生病时,桓公希望鲍叔牙接任管仲的职位,管仲认为不可,原因是叔牙的性格太刚烈。

根据《管子·戒》,管仲对鲍叔牙的评价是:“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已甚,见一恶终身不忘。”“鲍叔牙为人好直,而不能以国诎。”在管仲的眼中,鲍叔牙是善恶分明的人,见别人之恶而终身不忘。

鲍叔牙此生是非善恶分明,嫉恶如仇,廉洁正直。齐国的强盛不能没有尊王攘夷的管夷吾,同样也不能没有一腔赤诚的鲍叔牙。

在管仲与叔牙相继去世后,小白由于任用奸臣,在内乱中饿死,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齐国的霸业也随之一去不复返了,并在百年后被田氏取代,丢了从太公传下的江山。

可是,这些鲍叔牙都看不到了,大齐早已是他一生的信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