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我是秦二世> 第八章 二世新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二世新政(2 / 2)

这些诏令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着尚坊上计府治粟内史府御史府在大秦各郡征召工匠建立郡学和县学以及御史府监察天下,为皇帝挑选德才兼备之良才,送入皇家学院学习两件事了。

胡亥着尚坊上计府和治粟内史府以及御史府修建郡学和县学,选择从上至下由朝廷这四府主导而没有选择直接命各郡和各县来做这件事,正是担心各郡和各县利用修筑郡学和县学的关系收刮百姓。

由这四府出面主导,各郡郡守和各县县令为辅,虽然会耗费四府一些人力,但是却也是无奈之举。更何况,通过这件事,御史府能够看出这四府中那些人是可以用的,那些人是不可以用的。

将来裁撤也有了理由不是

无论是郡学和县学的建立,还是御史府挑选适龄青年进入皇家学院学习,其实归根结底,都是胡亥在为推行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做准备,科举能够推行,那么后面官制的改革也就顺理成章了。

科举的形成和官制的改革,对大秦的重要xg不亚于再打一次统一之战。唯一不同的是,这次胡亥面临的将不再是六国遗族,而是大秦已经成型的世家贵族集团。

整个大秦百姓为之沸腾。

譬如三十三道总律这些,在细则没有出来的情况下,对百姓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真正让百姓们高兴的是免除赋税以及劳役鼓励生养开荒这些事情。

在百姓欢欣鼓舞的背后,是大秦朝堂上一番不见血的厮杀。

胡亥蕴量了再三,还是在小朝会上提出了改革官制的想法,果不其然遭到了包括冯去疾李由等几乎所有朝廷重臣在内的反对。

这其中,只有嬴腾暂时还没有发言。

确实,嬴氏一族除嬴腾一人担任宗正府宗正以及内史郡郡守一职外,基本上再没有人能够进入大秦朝堂,更不用说下面那些郡了。

大秦施行的官制,三公九卿,是最上层的建筑。其下就是郡守郡监郡尉,再往下就是县令。县令也是大秦官制中最低的一级。

大秦的郡县制,郡守为一郡长官。边地多为武将,内地多以郎官出任,银印青绶秩二千石。大秦如今的体系,郡守权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县令县长负责监察郡治的监御史负责统领驻军与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员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虽然说县令县长的任命权在朝廷,但是这其中郡守的推举在其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也就是说,朝廷往往都会根据郡守的推举而选择何人做县令。

按照大秦如今的官制,也就是所有的官吏上到三公九卿下到县令县长这些官职,都需要皇帝亲自考核任命才能就任。

原本这是始皇帝为了加强皇权之举。毕竟一切大权尽在皇帝掌控之中,这样始皇帝才安心。可是如今的大秦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关中诸侯国,国土仅仅数郡,县治不过数十上百。

在统一天下后,大秦下辖的郡已经有三十有六,到始皇帝后期经过一些列的变动,更是足足有四十六郡之多,这些郡中,大郡中少则五六县,多则十余县;小郡少则一县之地,多则两三县。合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此多的县治,始皇帝怎么可能有功夫关注一个小小的县令县长怎么任命选何人才能胜任

所以,归根到底,这些县令其实大多都是由郡守推举而来。

而郡守又是怎么来的

郡守虽然同样是由大秦皇帝任命,但是来的人选除了皇怠中的人外,其余的人选自然是三公九卿大秦的世家贵族们瓜分了。譬如当初李斯之子李由,就是三川郡这样一个大秦重郡的郡守。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