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我是秦二世> 第三百零四章 正名武安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四章 正名武安君(2 / 2)

至于能够同丞相御史大夫相提并论的上计府丞张苍,本就是胡亥火线提拔的,更是同他关系不大。一般情况下,胡亥召集群臣议事,张苍从来都是很少插口,他很清楚自己在大秦权力中心中的位置。他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紧跟皇帝的脚步,才是不二之选。

现今大秦,真正对为白起正名敏感的其实也就是蒙氏一族王氏一族范氏一族等根基深扎关中之地的老秦世家贵族。

范睢本不是秦人,甚至于还不止担任大秦相国,却在担任大秦相国时同范氏一族交好。而在那白起自杀的事情上,范氏一族可是出了不少力。

这一点,尉缭等人清楚,蒙毅范见清楚,胡亥同样清楚。

方有从如今接替李由三川郡守之位,不在咸阳,此刻大殿内,也仅有苏沫和范见两人而已。

大殿内的群臣都静默不语,胡亥似乎也不急,静静的端坐在高台之上,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殿内的气氛几近凝固。

尉缭抬眼扫了一圈,清咳一声就yu开口,对着胡亥躬身一礼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可延后待天下大定之时再从长计议。

太师大人已经开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冯去疾范见苏沫等人纷纷附和。

同样端坐在大殿之下本应该站出来反对的蒙毅却是一言未发。

群臣的反应在胡亥意料之中,只是蒙毅的反应却是有些出乎胡亥意料之外。随意的扫了一眼蒙毅,胡亥淡淡的道:武安君为我大秦所立功勋,诸位爱卿想必要比朕更为清楚。朕yu要为武安君正名,并无他意。

我大秦以武立国,历数百年从偏居一隅之地到如今一统天下,为何军功政功善秦之功此三因也。此三因又为何能让我大秦灭六国统天下俯视赏罚分明也

若无武安君灭魏韩联军,我大秦函谷关何以稳固如斯若无武安君伐楚逼其迁都,王老将军六十万大军灭楚够否若无武安君长平定鼎之战,山东诸国何以旦夕而灭

胡亥说到这里顿了顿,扫视一圈满殿群臣继续道:当然,若无我大秦群臣上下一心,若无我大秦兵卒不畏生死,仅靠武安君一人也无法完成如此丰功伟绩然,这并不能抹杀武安君其人为我大秦所立之功勋。

武安君统兵的三十余年,正如如今太保大人对九原军,三十万九原军是我大秦jg锐。如若没有太保大人也仅仅是天下强军而已。

朕为武安君正名,并无他意。逝者如斯夫,武安君已经离世数十载,纠结当时之事已经毫无意义。朕为武安君正名,只为让天下人知晓一件事。

那就是,我大秦以武立国,以信而得民心。无论是谁,有功必赏,有过同样必究。如此,方民心可用,军心可用。

当年武安君统兵杀伐过盛确有其因,然这同样不能抹杀其为我大秦所立之功勋。如今六国尽灭,天下一统。这天下万民,再无六国之分,尽皆乃我大秦子民。过去之事就让他过去吧。诸位爱卿以为然否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更何况皇帝已经明确说了对于当时白起之死不会再深究,所为只不过是为了振奋军心民心而已。

再联想到皇帝马上就要南下御驾亲征新楚,殿中群臣已经知道皇帝显然已经是将所有的一切都考虑在内,即便群臣尽皆反对也会强行推行,反而会遭致皇帝不快。

没有人是傻子,同皇帝对着干,先不说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也会让皇帝心中不快,何苦来哉

臣等遵旨陛下圣明殿中群臣齐齐躬身呼道。

如此甚好胡亥知道这些大秦重臣们不会在这等事情上同自己死磕,说到底白起早就化成灰了,一个死人即便封赏再高又如何

武安君后人,朕已经命龙卫府寻到。明ri朕会诏告天下为武安君正名,武安君应得之封赏尽皆赏赐给其后人,就当是我大秦对武安君之补偿吧,说到底,是我大秦负了武安君

胡亥轻叹一声,淡淡的道。

他想到白起之死,心中突然浮现淡淡的忧桑。其实说到底,白起死还是秦昭王之功。白起的功劳太大,功高震主才是白起身死的根本原因。

自己有一天会不会也走上这样一条路呢如果让自己选择,自己会不会赐死武安君呢胡亥如是自问。最后的结果确实,他不知道

听到皇帝尽然连武安君的后人都寻到了,殿中群臣无不为刚刚自己的明智之举庆幸。

赢一,命龙卫将那白沙召来觐见胡亥摇摇头,甩去脑中的思绪,定定心神道,刘邦,拟诏,命中尉府即刻传诏咸阳城,晓谕天下,明ri朕将会在咸阳宫广场为武安君白起招魂送入英烈塔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