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拣宝> 第877章 龙门二十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7章 龙门二十品(2 / 2)

可能是对方态度比较诚恳,覃老先生还是原谅了对方,勉强同意道:约在哪里龙门石窟我知道了,马上就去。

又聊了几句,覃老先生直接挂断了电话,随之有些尴尬道:那个几位,能不能把车停一停,临时有事,要改去龙门。

没事,我们送你去。王观笑道:方老板,改去龙门没问题吗

可以。

对于这种小事,方明升向来表现十分大气,直接吩咐司机改道。

不用这么麻烦,我自己过去就行了,不能耽搁你们办事。覃老先生连忙摇头,要知道邙山在北边,但是龙门却在南郊,这一南一北,相隔整个洛阳城啊。

不要紧,也不差这点时间。王观无所谓道:况且,早知道龙门的名声,本来就打算过去看看,现在赶巧了,也算是一举两得。

没错。俞飞白点头道:龙门山色,还有龙门石窟,那可是闻名中外的景观。既然来到了,怎么可能错过。对了,这个龙门是不是鲤鱼跳龙门的龙门

这个倒不是。

覃老先生笑道:许多人以为是,其实真的不是。鲤鱼跃龙门的龙门,那是在晋省河津境内的黄河峡谷中,今称禹门口。至于洛阳的龙门,古称伊阙。

主要是龙门这个地方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那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所以才有了伊阙这个比较形象的称呼。

覃老先生解释起来:不过到了隋朝的时候,隋炀帝杨广定洛阳为京都,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然后一直沿用至今。

在覃老先生的解释中,车子也随之调头,一路奔驰之后,逐渐来到了龙门附近。

到了。

此时。覃老先生连忙说道:在前面停下来就行了。

不是说要去龙门石窟吗王观笑道:反正我们也去那里,到地方再停吧。

有了王观这句话,司机自然开车直接穿过大桥,抵达了龙门山石窟旁边。然后大家开门下车,送走了覃老先生,再仔细打量眼前的景观。

乍看之下,只见这里青山绿水,景致清幽,不过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河水两岸的山崖峭壁之上,一个个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谁来过这里,该从哪里先入手这个时候,王观笑道:随便看看。走马观花似的游览一番就行,争取在中午之前结束,然后返回邙山营地。

石窟雕像很多。方明升开口道:不过比较著名的,却是摩崖三佛龛。那是武则天为称帝制造舆论才命人凿造的。不过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

另外还有万佛洞莲花洞,肯定不能错过。

方明升应该是常来。对于龙门石窟的情况了如指掌,一边引领众人前往参观,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不过我觉得你们应该更加欣赏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

俞飞白稍微思索,就恍然道:是魏碑代表作吗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碣摩崖造像墓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其中尤以北魏的书法水平为高,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

在世人看来,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兼有隶楷两种字体的神韵,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的龙门二十品,却是指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这些碑文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更是出自不同人之手,但是风格大致相似,棱角分明斩钉截铁的笔画,纯为铁刃大刀阔斧不加修饰地凿刻出来,反映了当时的审美风尚。

后来经过书法大家的融合吸收之后,就形成了一门十分鲜明而又独特的书法形式,给中国书法艺术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反正在参观的过程中,王观等人赞叹不已。尽管市面上有龙门二十品的拓本流传,不过怎么能够比得上亲眼目睹来得直观震撼。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大家不可能把二十品都看完,只是选择性地观赏了几块比较典型的碑刻,又继续走走看看,浮光掠影似的浏览了一些景观,然后就准备离开了。

不是很尽兴。

俞飞白摇头道:下次有空再来细看才行,不仅是龙门山,还有对面的香山也不能忽略。听说香山上有座香山寺,那是香山居士白居易白乐天修建的吧。

不是他修建。方明升知道底细,立即更正道:香山寺在北魏时期就有了,只不过是到了唐代大和年间,这座寺院有几分破败,当时白居易在这里为官,主动捐资重修香山寺,并且亲自写了一篇修香山寺记,使得香山寺名声大噪。

这篇文章开篇第一句我还记得,写得非常好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