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拣宝> 第387章 贪图名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7章 贪图名利?(1 / 2)

 :更新晚了,不好意思,主要是写完一个点,又有些卡了。不管怎么样,今天会有两更的。

什么元素

王观等人闻声,自然是急忙追问起来。

这种元素具体是什么,我们还没有研究出详细的信息,所以只能根据它的特征,暂时命名为碳化元素。王馆长笑着说道:所以我们才希望把古琴带回去,继续做深层次的研究。

王观还是没有说话,如果说只是借一段时间,仅供研究之用,他倒也无所谓。但是就怕像周老说的,这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没有还,那他岂不是yu哭无泪。

见此情形,王馆长心里又叹气起来,甚至在想,为什么国家没将古琴列为青铜器一个等级的文物呢。这样的话,根本不需要什么废话了,直接强行征辟

也难怪王馆长有这样的心思,主要是这张古琴太珍贵了,不对,珍贵这个词,已经不能用来形容焦尾琴。要知道,在国人的心目中,这琴已经不是物品,而是一种文化象征。

作为现代人,王馆长感觉自己真是三生有幸,好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才有这个机会亲眼见到这件传说之中的国宝重器。

与此同时,俞飞白莫名不解道:王馆长,这种碳化元素,到底有什么作用

碳化元素,顾名思义,那是我们在碳化木得到的灵感,才起了这样的名字。王馆长抛开了思绪杂念慢慢的解释起来:你们应该知道碳化木其实就是炭化木,那是经过高温炭化处理的木材,具有极强的防腐悔,川我明白了。俞飞白叫了起来。

一瞬间,众人也恍然大悟,立即想起了焦尾琴的传说。

呵呵,明白就好。说白了,就是木材在碳化过程中,内部的绝大部分菌类和全部的虫类在高温空气中被杀死,才使得木材的寿命延长了。

说到这里王馆长忍不住叹声道:蔡邕听琴,桐薪鸣灶,所而成琴,其尾残留焦痕,故名为焦尾。就是这一场火,才使得焦尾流传至今,也称得上是得天独厚,莫大的造化。

这,未免太神奇了。俞飞白咋舌道:那回头我也弄一根梧桐木去烘烧,再请人所制成琴,指不定又能流传两千年。

飞白这不一样。

此时,钱老轻笑道:焦尾琴之所以能够流传两千万而不毁,除了本身的木质结构有几分殊异以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古琴在流传的过程中,得到每个主人的jg心呵护,让它不受到丝毫的伤害。

两千年来,经历了种种战火纷飞,种种颠沛流离,种种机缘巧合最终得以重见天ri。这是老天爷的恩赐,也是命运的安排,才让今人有幸一睹珍宝的真面目。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我现在也有同样的心情。周老站了起来,轻轻触摸着琴身jg致的断纹,有太多太多的感怀,根本无法尽述。

真的是焦尾

这个时候,唐清华和萧山脑袋发懵整个人都浑浑噩噩起来口不仅是他们,连王观和俞飞白也有种幸福来得太快,一下子接受不了的心情。

是不是非常ji动王馆长满面红cháo,看了眼钱老之后,有几分埋怨道:如果不是钱兄阻拦,我们肯定第一时间公布于世了。

公布于世

一瞬间,想到自家大门被挤烂的场景,王观顿时清醒过来,连忙摇头说道:王馆长,我看算了,没有必要闹得那么大。我觉得公众肯定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纷纷质疑

我们有证据,不怕质疑,甚至欢迎世界各国检测机构过来共同研究。王馆长兴〗奋道:就是要世界人民知道,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有陶瓷青铜器而已,还有琴棋画这些高雅的艺术。

当然,王馆长也有几分私心的,就是想要通过这件事情,挽回故宫在民众中不好的印象。如果能够发动群众,让王观顺应民意,把焦尾琴留在故宫收藏那就更妙了。

对于王馆长的心思,王观多少能够猜出一些,但是也不好有什么责怪,只有看向钱老,希望他老人家出面帮自己缓一下。

王兄,这事不急。

与此同时,钱老笑道:等到把琴彻底修好之后,再慢慢商量这件事情也不迟。

对呀。

王观连忙点头,使用了拖延战术,同时也有几分担忧道:我怕琴身流传的年代太久远,可能会破坏了古琴的音sè。那么就算证明这是绝世名琴焦尾,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不用担心。

王馆长十分乐观:我们已经仔细检测过了,琴身的结构稳定,没有出现朽化的迹象。只要经过脱水处理,修复一些细微的虫眼,再安上弦轸,绝对能够弹奏美妙的音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