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拣宝> 第292章 做人要知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2章 做人要知足(1 / 2)

 我当然清楚。王观连忙点头,然后笑道:说起来,这个臂搁,或许还是黄庭坚后人卖给我的呢。

真的假的高德全惊讶道:这样的东西可不多见,应该是当年黄庭坚用过的物品,肯定没少花钱吧。

没花多少钱。王观笑道:德叔你看,臂搁上的笔墨文字,沾水之后才显示出来的。原来什么也没有,大家都不知道是黄庭坚的东西。

霎时,高德全也注意到这午细节,仔细观察起来。半响之后,他才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这个臂搁应该是匠人做好的成品,年轻的黄庭坚看到了,觉得上面的劝学诗不错,比较符合他当时的情况,就干脆买回家了。之后,他再在臂搁上落款题字。

臀搁的表面已经刮皮去青,笔墨很容易依附在上面,但是竹子毕竟不同纸张和绢布,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流逝,竹面上的墨迹也慢慢挥发变谈了,几乎已经看不见。只有沾了水渍之后,才出现了原来的印迹。

高德全慢慢的分析道:黄庭坚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到英宗治平二年的时候,应该是二十岁左右。青年时期的黄庭坚,正在埋头苦读,准备迎接两年后的科举。这段时间的生活,非常契合诗中的阐述,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这个臀搁,某种程度上,也见证了黄庭坚的读书生涯。

说话之闷,高德全笑着说道:付出总是有收获的在两年之后的英宗治平四年黄庭坚高中进士,从此以后声名渐起,为世人所熟知。当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和苏东坡的交往,堪称千古佳话。这些你们也耳熟能详,我就不多提了。

我听说苏东坡视黄庭坚为友的但是黄庭坚却坚持认为自己是苏门弟子。王观笑道:看来苏东坡的魅力非同一般,古今无人能挡啊。

这个当然。

高德全轻笑道:宋代的苏轼,就和唐代的李白一样,极具人格魅力。和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不仅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他们的悲哀。好比苏门四学士之类每个人单独拿出来都是一方大家,值得世人称颂。而且这些人只是得到过苏东坡的垂青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已,并不意味着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

然而,对于古代文学史不了解的人,听到苏门四学士的名头,恐怕就下意识的觉得,这些人就是苏东坡的学百度拣宝吧文字首发生。高德全笑道:当然,有人说过十一世纪是苏东坡的天下口苏轼的崇拜者遍布海内外,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是苏东坡的粉丝。给他当学生,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甚至是别人求之不得的美事。

这个到是王观深以为然。

在北宋中前期的时候,政治是政治,文学是文学,两者泾渭分明,直到后期才开始出现党同伐异的情况。苏东坡就是由于党争文字狱才被贬来贬去的,但是并不影响当时文人对他的推崇景仰。

就算是在贬抑的时期,苏东坡仍然是举世公认的文坛领袖。他每有新作临世,就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他称赞一个人,那个人肯定会名声大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古代不说了,就算是现在,还有一大帮专家学者靠苏东坡吃饭呢。所以别说给他当学生,估计当孙子也有人争先恐后,大打出手的抢夺。

就在这时,高德全摇头叹道:可惜了

德叔,好端端的你可惜什么王观有些迷惑不解。

黄庭坚的书法,一开始是以宋代的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和尚杨凝式等人的影响,最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高德全解释道:可是从这个臂搁的书法来看,十分规矩,自有法度,也算是好的书法,但是换句话说,就是比较青涩,处于仿古人的阶段。没有书法大成之后的凝练有力,曲折顿挫的意境风得

德叔,你不要得寸进尺了。王观笑道:能够确认这是黄庭坚真迹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况且,黄庭坚大成书法罕见,却也不是没有口但是像这种处于青涩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有风格的书法手迹,也算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东西吧。

有道理。高德全想了想,赞同道:是我太贪心了。

适时,高德全反复打量臂搁,有几分感叹道:王观,又给你拣漏了。估计卖东西给你的人,也没有料到臂搁的墨迹会隐藏那么深。

我自己也没有料到。王观轻笑起来,心里想着到彭诚和黄婷结婚的时候,少不了要送上一个大红包了。

不过,滴水显墨始终不是好的办法,而且很容易伤害臂搁的竹质。

高德全皱眉思索道:我记得故宫专家修复古代竹简的时候,经常要使用到一种防护液,可以让墨迹固定下来。过两天,我托人帮你弄一些回来。

谢谢德叔。王观连忙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