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玄幻魔法>知否之护姐狂魔> 第146章 惊世骇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6章 惊世骇俗(1 / 2)

 送走了殷若虚之后,盛长桢又要和明兰告别了。</p>

如今生倭业已剿灭,盛家车队回京路上最大的威胁已经没了。</p>

至于随行护卫的,则还是威远镖局。</p>

别看威远镖局在面对生倭时错漏频出,但那是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p>

除去不讲规矩、以命相博的生倭外,威远镖局的名头在这一带还是很管用的。</p>

而且刘威远为了将功补过,又从威远镖局本部调来数十名精干镖客,极大地充实了车队的护卫力量。</p>

有他们在,想必沿途的那些绿林好汉也只能知难而退了。</p>

因此,盛长桢对明兰她们此行的安全并不担心。</p>

只不过,上次姐弟俩才刚分离,这眼看又要分开了,虽然期间只是隔了几天,明兰还是结结实实地哭了一场。</p>

</p>

女儿家,毕竟还是更感性一些。</p>

面对姐姐的眼泪攻势,盛长桢也没辙,只能是好生劝慰一番,并且神头鬼脑地哄明兰,说自己用不了多久就会回京。</p>

明兰虽然对此将信将疑,终究还是安心了几分,一个劲地叮嘱盛长桢,要他不准说谎,早日回京。同时在外面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p>

盛长桢自然是一一应下了。</p>

至此,明兰总算放下了心,随老太太回京去了。</p>

明兰启程之后,盛长桢也离开了上元县,在金陵静待殷若虚的消息。</p>

至于那位上元县令周墨,着实受了上司一番嘉奖,考绩簿上大大添彩,眼看就提拔有望了。</p>

盖因盛长桢和殷若虚都对剿倭的功劳没什么兴趣,把功劳都推到了周墨的头上。</p>

周县令对此自然是喜不自胜,殷若虚走的急,周墨来不及道谢,只好把感谢之情全部倾注在盛长桢身上。</p>

盛长桢临行前,他拉着盛长桢成日宴饮,以示感激。</p>

盛长桢对他的热情大感吃不消,但又不好推辞,在上元县盘桓了数日才得以脱身。</p>

之后,盛长桢又在金陵呆了十数日,期间就借住在师兄徐文长家中。</p>

盛长桢日日与这位师兄谈天说地,交流心得。</p>

徐文长毕竟曾是担任过礼部侍郎的部堂大员,地位比盛纮之流高了不止一筹,眼界见识更是相差了数个境界。</p>

盛纮苦心经营半辈子,也就在大周官场的中下层打转,而徐文长则是真正能参与进顶层决策的人,对整个朝堂的认识自然是深入浅出,鞭辟入里。</p>

徐文长是把盛长桢当做亲师弟来看的,他打心眼里希望盛长桢能走得更远,因此没有半分藏私,对盛长桢倾囊相授。</p>

通过与徐文长的深谈,盛长桢获益良多,对官场中的弯弯绕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算为他日后的宦途奠定了基础。</p>

当然,盛长桢天马行空的思维以及超越时代的理念也给了徐文长很多启发。</p>

徐文长愈加坚信,庄先生的眼光没有错,盛长桢就是那个能安邦定国,一扫大周以往颓势之人。</p>

对盛长桢口中的土豆等物,徐文长也更加好奇起来,想看看这到底是何等奇物,能让盛长桢心心念念,牵挂不已。</p>

殷若虚果然是守信之人,盛长桢在金陵呆了不到半个月,他就将承诺的爪哇薯和花匠送来了。</p>

一共八十余株土豆植株,根部都被完整地包裹了起来,还有数百颗成熟的土豆,被保存在干燥阴凉处。</p>

徐文长第一次见这稀奇玩意,拿起来看了又看,却没看出有什么特别。</p>

据一同来的花匠所言,此物叫做爪哇薯,但徐文长清晰地记得,盛长桢把这东西叫做土豆。</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