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汉时明月光> 第六十四章:工司雏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四章:工司雏形(1 / 2)

 大遥回到家中,便开始准备起草工司章程律令事宜,大遥当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根据自己印象中的公司法规为模板,然后修改调整而草拟的大汉公司制度,虽然肯定不完善,但是思想至少领先大汉千年。

大遥于是开始回想,整理,撰写,然后把具体章程,创办条件,审批,颁发证件,以及赋税纳税,工司工人的薪酬发放问题,以及管理制度,能想到的都写了一遍。

写好后跟程静婉解释了下工司含义,然后再把自己所想所写跟程静婉再商讨了会,最后删添调整了部分,就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汉工司第一版律令出炉了。

大遥想着估计绝大部分官员会反对,毕竟工司是新生事物,又与商贾挂钩,所以提前做好了被诘难的准备。

大遥没想到的是当大遥来到朝中准备好慷慨发言时,朝廷中的反对声音很少。

刘弗陵看着朝中重臣说:“各位爱卿,关于昨天陈侍郎所议工司一事,不知道各位可有反对?”

一众官员均说:“臣等赞同此事。”把大遥惊讶的不行。

实际上大遥没想到的是朝朝堂上分三股力量,霍光一股,霍光虽把持朝政,却是能为朝廷殚精竭虑的人;第二是御史大夫一批人,虽然有想着为子侄谋官,但是也是有为朝廷着想,不过由于历史背景所限,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第三批就是一些崇尚儒家的大夫,只讲道理人,讲究以贤治国,却无具体方针,比如认为治理国家讲究贤德匈奴就不会侵犯。

这时突然有人说话,那人大遥认识,是九卿之一的太常,涂侯魏说:“高帝有政令,商贾不任官,赋税翻倍,禁穿丝衣华服,而今若准许大行商贾之事,岂不是与高帝相违背?”

大遥开口道:“太常所言没道理,敢问太常可知盐铁官营的本质是何?盐铁官营的本质乃朝廷为商贾,造盐铁酒卖与百姓家,敢问太常,那朝廷为商贾,那百官为何物呢?”

涂侯魏想了想,大怒:“你说什么胡话,此事能跟市井商侩混为一谈么,朝堂之上要么是能经善术之人,要么是饱读诗书之儒士,要么是能征善战之将士,商乃末业也,岂容你来玷污我等。”

刘弗陵也颇为不悦,说:“陈侍郎慎言,不可在朝堂之上乱议此事。”

大遥连忙告罪,然后说:“待臣细细说来,朝廷实行盐铁专营,臣以为此事确实利于国家,为何?朝中文武百官俸禄、戍边行军需要物资、与其他国家交好需要钱财仅靠农耕赋税是远远不够,但是也正如贤良文学所言,此举是与民争利的行为,酒类虽早已限制,但是还有其他种种限制。我提的工司制度不仅能解决与民争利之嫌,也能让国库日渐充盈。”

刘弗陵说:“哦,陈侍郎可有良策,昨日所说只有个大概,未能得知陈侍郎具体方措。”

大遥于是说道:“工司分三种,一种完全有朝廷控制,关乎朝廷命脉的如:水利,铁、铜、金矿等;二则是朝廷与民合作,一些关乎民生的如造桥如,修路,教育,养殖等;第三种则是民独立经营:如耕种织造,养殖锻造,三百六十行均可。”

霍光说:“你继续往下说下去。”

大遥接着说:“以民营为例,有个人的工司,此为个体司,则要求比较少,赋税一般收取少部分;若是大工司,则要求比较严格,一是账目必须清晰,二是工司所属之人必须要求付一定报酬,三工司必须向由朝廷申请得到许可,正所谓抓大放小。”

桑弘羊说:“此举怕是难以推行下去?”

大遥不解的说:“为何?”

桑弘羊说:“地方豪强所拥田地甚多,奴仆牛马成群,怎可轻易设置账目,缴纳赋税,算缗、告缗已使百姓元气损伤,不可再次行之。”

大遥说:“见贤思齐是儒家所言,此处我借用一下,臣不指望一下就推及全国各郡县,可先选取几郡作为示范点,待法令完善,举措稳当,再慢慢普惠全国,徐徐图之,我们可以从第一家工司开始,应对煤矿之事。”

众三公九卿以及所属之官相互交头沟通交流,大遥接着说:“我这里有写一份大概的律令,可供陛下一观。”

刘弗陵说:“陈侍郎给大司马先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