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芳菲却是不知情的。</p>
陆寒不是太在意自己是否受赏,也就没把心事带回家来。既然他没什么特别异样的表现,芳菲也不会多想。</p>
为着要安胎,她也没能出门应酬,外界的事情只能从陆寒嘴里听说了。</p>
二月初,京城里还是陆续有许多或大或小的新闻。</p>
先是宫里的事,那位近来颇受注目的兵部尚书家的侄女儿、封了嫔的梁氏,生下了一个女儿。这是朱毓昇所出的第三位公主,显然她的降生又牵动了许多人的悲喜。估计这一回,梁嫔升四妃的愿望是落空了。</p>
而皇后自然是暗自欢喜的。不过她也确实有可以在明里高兴的事情,那就是她的父亲,原先的秦主事,被封为乐清伯。</p>
尽管不是世袭的爵位,但毕竟与以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秦家人十分满足。得了封号,朝廷又拨了一笔不多不少的银两和一座大宅子下来,专让这位乐清伯修建伯爵府。紧接着秦皇后的几个兄弟,也授予了不大显眼的官职。</p>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皇上在搞后宫平衡。既然如今许多妃嫔出身不弱,皇后家若是太寒碜,连带着太子都跟着丢分。而秦家并非世家大族,虽然家族读书人是不少,却没一个官居高位的,根基浅薄,即使封了伯爵也不怕后族坐大。</p>
看来皇上还是对太子寄予厚望啊。好歹是他第一个儿子么,就算天资平庸,皇上依然愿意下力气栽培他。反观罗淑妃生的二皇子,皇上待他更淡,其母也并未再度得宠……</p>
后宫局势,还是不太明朗啊。当然,皇子们还小呢,皇上春秋正盛,现在说这个也未免太早了。再说,张贤妃肚里的那个,还不知道是男是女……起码大家都知道,张贤妃生的大公主很得皇上的欢心。若是张贤妃生下皇子……真不好说啊。</p>
对于这些朝堂与后宫的暗斗,芳菲只是淡淡听着,没有太多的感想。她眼下只能囿于家中,教孩子读书写字解解闷罢了。</p>
柳儿为了能让即将出生的“妹妹”——他一心是如此认定的——亲近自己,真是很乖的每天在芳菲屋里朗朗读书。他现在四岁半,便已经学全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芳菲已经准备开始教他读唐诗了。</p>
柳儿这孩子平时闹腾得很,但一到了读书的时候,居然也能坐得住,不必芳菲过多的督促。陆寒“洋洋自得”地宣称,这是因为柳儿像自己的缘故。</p>
他的词库里没有“优质遗传”这种词汇,但话里话外,都在向芳菲“炫耀”自己的“种”有多好。</p>
芳菲取笑他说:“是,都是相公你的功劳,你不是从小就名扬阳城的小神童么?反正我认识你的时候,你可是经常因为读书懒惰被先生责罚,回到家里又被公公婆婆教训呢。”</p>
陆寒嘻嘻一笑,说道:“难为娘子记得那么清楚,为夫真是惶恐啊……”</p>
不过陆寒的遗传确实很强劲,因为家里那三个还没开蒙的小子,只是每天蹲在芳菲屋外听柳儿读书,不知不觉就背会了一半。等陆寒听到小白在他面前断断续续地背完一篇《百家姓》的时候,惊讶不已,这才知道小二、小三和小四都会背好些个文段了。</p>
芳菲反倒担心起来:“学得太早,会不会反而揠苗助长啊?”</p>
她自己是教书的,各种教育理论看得很杂,知道孩子的智力开发得太早,有时并不是好事。有些父母一心追求让孩子成为“神童”,孩子的智力还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大堆大堆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却得到了反效果。</p>
她记得上辈子看到一个案例,说是一个孩子家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一家子分别会六七种语言,是典型的外交官家庭。等这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大人们觉得每个人教他一种,这样他长大了就直接掌握多种语言了。</p>
于是每个大人跟孩子说的话都不一样,期待着孩子自然而然就变成语言天才。谁知道,这孩子反而一直都学不会说话,直到几岁,都拒绝开口……后来去医院一查,孩子被灌输的信息量过大,脑子出了问题……变成后天智障了。</p>
现在见自己几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居然也能背上几百字的文章了,芳菲在短暂的喜悦过后,感到了一丝不安。</p>
陆寒却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这又不是咱们强逼着他们学的,是他们自个一边玩儿一边学会的……怎么就是揠苗助长了呢?揠苗助长,你得先揠苗吧……咱们可啥都没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