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空中的金日与明月开始相互轮转交替,就像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日升月落,日落月升,又仿佛历经了几世寒暑,昼夜更换,终于达到了一丝微妙的平衡,共御圣空。
于是在整个白马湖畔则出现了一番更加绚丽的景色。
一半光明,一半幽暗。
以王羲之与苏轼两人身距的中心,自白马湖畔直达百里之外的不朽之域,被划分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湖水一半温热,一半清寒。
柳树一半鲜绿,一半墨翠。
王羲之的身上沐浴着烈日金光,宛如一位远古降临的神明,眉目之间满是圣洁之意。
苏轼的头顶笼罩着静月银辉,就像是一位归隐山林的圣人,神色之中满是慈悲之意。
同一时间,两个世界开始相互碾压、碰撞,烈日希望将光明普照世间,而银月则希望将一切重归夜幕。
苏轼看着王羲之眼中的熊熊战意,嘴角似乎掀起了一抹欣慰的笑意。
场中只有司马迁看到了苏轼唇角的微笑,于是他知道,这场战斗,胜负即分。
因为在继王羲之连书两道字帖之后,苏轼也已经诵完了第二首战词,而两人的实力却能够平分秋色。
这说明,王羲之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追赶上了苏轼的脚步。
再进一步,或许便是那方更加宽广的世界。
便是下一个境界。
而且不论是作为旁观着的司马迁,还是作为这场战斗的主角之一,苏轼,都很清楚,直到此时此刻,王羲之还没有写出他最强大的那篇字帖。
或者说,自王羲之百年前成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写出那篇行书。
那是王羲之的成圣之作,同时也被誉为人族百年以来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百年之前,王羲之正是以这一篇字帖,成就圣位,挥毫之间,将圣妖暮雪打落尘埃,十万狼骑分崩离析。
百年之后,若此时于饮马湖畔,王羲之再书《兰亭集序》,又会是怎样的一副光景呢?
或许苏轼便会败于此帖。
但苏轼还不能败,因为不管是他,还是王羲之,都还没有看到那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性。
所以便在日月当空之下,苏轼突然伸出了手掌,临空握住了一杆漆黑色的墨笔。
世人或许已经忘了,苏轼虽然被称为词圣,但他于诗道、书道之上的造诣,同样举世无双!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此帖名为《寒食帖》,与墨圣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以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称当世三大行书字帖!
便在王羲之头顶的烈日仍旧(www.hao8.net)璀璨夺目,一明一暗两大世界胜负未分之时,苏轼却突然自文战开始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抢先改变了战局!
ps:这一章比上一章写得更困难,而且因为时间的关系,不管怎么改都感觉没改到最佳的画面,很抱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