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换相!【求月票,求打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四章:换相!【求月票,求打赏】(1 / 2)

 不过,面对朱元璋的封赏,杨宪却突然说道:“臣,谢恩!”</p>

“却不敢领旨!”</p>

朱元璋一愣,他还从来没遇见过封赏不要的。</p>

“为何呀?”</p>

杨宪道:“皇上,臣有言在先,三年使扬州大丰收,五年重建新扬州。而如今臣还任职不满三年,臣的誓言还未实现,臣恳求皇上,再给臣几年时间,等臣将扬州彻底治理好了以后,再回京为皇上效忠!”</p>

“皇上,臣此志若不能实现,臣情愿死在扬州任上!”</p>

不得不说,这杨宪在这腔调上是拿捏的死死。</p>

不过,朱元璋是什么人。</p>

如果说之前的话他朱元璋还相信一些的话,这话说的就有些过于装了。</p>

若是别人这么跟他说,朱元璋绝对会满足了他的心愿。</p>

可是,杨宪不同。</p>

所以,朱元璋只能是指着杨宪,对身边的李善长说道:“听听,好好听听!善长啊,像杨宪这样的廉正刚直,品性高洁的臣子才是咱们大明王朝真正的祥瑞呀!”</p>

李善长虽然心里犯恶心,可还是装出一副激动的神态,说道:“是啊,是啊!”</p>

而这时朱元璋再次转头看向了杨宪,说道:“杨宪听着,朝廷现在更需要你,着你立刻返京,明日到中书省上任!”</p>

见朱元璋这么说,杨宪那脸上强忍着笑意,装出一副无奈的表情,说道:“臣,领旨!”</p>

随后,在朱元璋遣散了李善长等人后,便叫着杨宪一同在宫中行走。</p>

如今这装也装完了,戏也演完了,官职也安排了,杨宪回京的事也敲定了。</p>

朱元璋终于在这只有他们二人的环境下,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p>

“咱急着把你调回京来,还有一个期望。”</p>

听到这话的杨宪,忙道:“请皇上示下。”</p>

朱元璋道:“李善长身为右丞相,治政半年多了,看来,难当此大任哪。”</p>

这话一出口,杨宪顿时心中一惊。</p>

这难当此大任,这话说的可就严重了。</p>

绝不仅仅只是对李善长有不满这么简单。</p>

不过,即便心中再是惊讶,杨宪却依旧强忍着,不动神色的等着朱元璋自己说。</p>

毕竟他的身份,还有他背后所属的阵营,都极为敏感,绝不能让朱元璋认为他有心与李善长为难。</p>

果然。</p>

如杨宪所料,朱元璋在说完这话等待了片刻后,便又一边走着一边说道:“毛病嘛,就是他这人做事情瞻前顾后,缺乏魄力,老是一门心思的想要讨咱的好,根本做不到点子上。”</p>

“咱把你安插进中书省,就是想让你这种血气方刚的干吏,好好的促一促那些庸碌的老臣。”</p>

这一次,朱元璋已经将任务说了出来,杨宪便不能再继续装哑巴了,立刻表明态度,道:“皇上,臣定当鞠躬尽瘁辅助李相国,不负皇上厚望!”</p>

杨宪的话虽然说的很浅,可点子都说到了。</p>

身份也摆的很正,辅助李相国,不负皇上厚望。</p>

几乎将朱元璋的心思给拿捏的死死。</p>

而见杨宪也是个明白人,朱元璋自然是很满意的点点头。</p>

不过,他朱元璋内心当中的真正想法却没有完全的说出来。</p>

虽然他所说的这些话也确实是他心中所想。</p>

但相比于整治吏治,朱元璋更加不满的是那李善长如今为了巩固自己与淮西一派的关系,与淮西势力之间走的愈发的近了。</p>

不管是明里暗里,就好就要与淮西一派彻底的绑定在一起。</p>

这样的局面,是朱元璋绝对不想看到的。</p>

同时呢,李善长身为中书省的右丞相,中书省实际的掌权者,有了与淮西一派的关系后,做起很多事情来确实瞻前顾后,畏首畏尾。</p>

讨好他朱元璋只是其中一条。</p>

更加关键的是,那些勋贵们如今遍布整个朝堂官场。</p>

李善长身为中书省的掌权者,官场的管理者,竟然因为这些官员们的身份以及背后的背景而始终无法施展拳脚,这一点让朱元璋完全不能接受。</p>

原本整个大明伴随着齐衡的官报,官场的风向已经渐渐有了根本性的变化。</p>

可是那些庸官、蠢官们,却因为与淮西一派的关系,而始终都无法得到彻底的惩处整顿。</p>

这更是让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朱元璋不喜。</p>

他朱元璋要做的是千古一帝。</p>

整个大明就像自己的宅院一样。</p>

管家和那些差役一个个暗通款曲,把整个大明搞的乌烟瘴气,这对于任何一个明君而言都是不可接受的。</p>

如果只是私交好,这并不重要。</p>

可是这影响到了整个大明官场的治理,阻碍了整个大明的发展,那么他朱元璋就绝对不会坐视不理。</p>

如今杨宪的到来,和他出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就是朱元璋给他李善长提的一个醒,同时也是在为下一步的换相而做准备。</p>

如果这个老迈的李相国能够及时的幡然醒悟,然后按照他朱元璋的意思进行整顿,那么一切都还可以回到原来的样子,李相国就还是李相国。</p>

如果不能。</p>

那么杨宪这个位置,就是掐住他李善长脖子的命脉!</p>

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其架空,兵不血刃的将他在官场中的势力给瓦解,然后慢慢将其调任,架空。</p>

这一步棋下完,他朱元璋进可攻,退可守。</p>

再加上他朱元璋很早之前就刻意的配合浙东一系给杨宪所在的扬州造势,这一切的发生,就显得自然而然。</p>

并不会让人觉得他朱元璋要大动干戈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p>

虽然他李善长对于大明的建立有不朽的功勋,可是在朱元璋的心中,他与李善长之间只有利益关系。</p>

原因很简单,当初在濠州时的事情。</p>

李善长的投敌叛变,始终让朱元璋记在心里。</p>

或许别人可以忘记,但是他朱元璋不会忘记。</p>

他要牢牢的记在心里,就像一根针一样永远的扎在那里,每一次回想起来的疼痛都会警醒他自己,如果他朱元璋没有了权势,那些他所认为不会离开自己的人,在离开的他时候压根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p>

而如今,李善长的老迈,李善长的优柔寡断对于他朱元璋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p>

如果他不能改变。</p>

那么自己也会毫不犹豫的将他舍弃。</p>

既然是利益关系,那么利尽而散,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