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不怂> 七十六、民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十六、民情(1 / 2)

 却说那土匪头子提着林一飞的人头,朝李申之靠了过来。

林一飞的人头还兀自往地上滴着血,漓漓拉拉的。

土匪头子担心吓到李申之,万一惹恼了这位贵公子,刚捡回来的小命说不定又得赔出去,于是把人头放在身体的另一侧,与李申之稍稍拉开了一点距离。

李申之看他站得远了,感觉说话听不清楚,朝他挥了挥手,说道:“你靠近些来。”

土匪头子见李公子神情自若的模样,丝毫不害怕死人头的样子,心中对这位贵公子暗暗赞叹了几分,心想也不知啥样的姑娘有这样的福气,能嫁给这样智勇双全的公子。

反正自家妹子是没这福气了。

土匪头子对李申之生出好感,应声靠近了一些。然而到底还是有些担心血人头玷污了马车,稍微提溜着胳膊,让血水尽量流到路边。

殊不知李申之是第二次见这种人头,论起经验来,比他这个正儿八经的土匪都要丰富。脑袋里的血,过一会就流完了,剩下的那点很快便会凝结成块,堵在血管口。所以说,待会只要拿布一包,这脑袋便不会沾污了别的地方。

李申之看在眼里,并没有多言语什么。如何处理人头,可是他的核心技术,不能平白无故地交给这个土匪。

他现在只想通过这些土匪的口,尽量多地了解当地的民情,这样有助于抵达应天府之后开展工作。

能在这里打劫的土匪,大概率是临安北面的人,他们距离应天府会更近一些。

李申之问道:“你们从哪里来?”

土匪头子想了想,说道:“俺们从淮北来。”

不知怎么地,土匪头子感觉李申之很亲近,很值得信赖的样子,满心戒备地说出了大实话。

他口中的淮北,泛指淮河以北、黄河以南的一大片地区,并不是单独指代某地。

李申之问道:“淮北现在如何了?”

他上次出使的时候虽然路过淮北,但一路上走的是官道,并没有深入乡间,是以不知道当地百姓的境况到底如何。

说到此处,那土匪头子竟然叹息起来,伸出血淋淋的手,用稍微干净些的手背擦了擦眼角的泪,说道:“庄稼毁了,人也没了,村子都空了。”

李申之虽然早有预料,当初在官道附近也能看到一些景象,知道的当地的情况不会太好,但是却没有想到会如此凄惨。他原本以为当地百姓只不过生活困难一些罢了,没想到压根就没人。

想到这里,忽然感觉议和倒也算是民心所向吧,李申之感慨道:“现在朝廷已经议和了,百姓们终于能安心种地了。”

那土匪头子却不以为然地“嘁”了一声,脸上满是不屑地说道:“朝廷年年想议和,可是金人年年都南下,还议个鸟和。”

当土匪的就是这样,哪怕是情商再高,再会察言观色,一说到朝廷的事,嘴里就说不出一个好来。

从土匪口中说出的话来看,仿佛议和又没啥用。反正金人撕毁和约不是一次两次,翻脸比翻书都快。

李申之想说这次是真的要议和了,但是感觉说出来好像也没什么说服力。在老百姓眼中,官府的承诺只会跟以往一样地苍白无力,干脆不说的好。

李申之说道:“既然淮北没人了,你们为何还要在留在那里?没百姓,你们打劫谁去?”

土匪头子喟叹一声:“没办法,俺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祖坟里那一大帮先人们,总要有个上香的人。俺们那地方要稍好一些,有个小山头能藏一藏人。金兵一来,躲进去藏几天,好歹能留一条命在。”

这种情况很常见。混战之后的人口锐减,不一定全是因为战争而死亡的人,还有很大一部分逃入了山林野泽,当起了野人。

在河北河南这种大平原地方或许能藏的地方不多,但是在紧靠中原的太行山上,这样的人非常之多。

人只要往太行山里一钻,找一处山坳便能养活几十口人。茫茫千里大山,藏个几百万人不在话下。即便是到了现在,在太行山的深山老林里,依然生活着许多人,他们那里连路都不通,几乎与世隔绝,不知是几百年前逃难进去,祖祖辈辈便扎下了根。

流民好歹还有一个身份,等到战争结束以后还能在朝廷分到田地。而野人,正如字面意思,已经脱离了主流人类社会。

等到战争结束,新建立大一统王朝,朝廷开始休养生息的时候,那些深藏山中的野人才会逐渐露面,重新融入社会,而这时,他们可能已经是野人二代,三代,甚至野人四代了。

李申之对土匪们的遭遇抱有一丝的同情。但凡能有口饱饭吃,谁愿意去过那种刀尖舔血的生活。

如果自己能够将这些人收归麾下,兴许能成为自己的班底?

李申之一动收复土匪的心思,便一发不可收拾,越想越激动,越看这些土匪越觉得亲切。

岳家军的人虽然精锐,但是到底不是他一手带起来的队伍,终究有一些隔阂。或者说都不是隔阂,而是那些背嵬军压根就没瞧得上他这位公子哥。

想要在乱世之中干一番事业,他一定要有自己的班底。

看到刚才土匪头子和那个壮汉的交谈,他们都是重情谊的人,再从土匪头子为了祖坟不愿意逃走来看,也是个忠孝之人,人品没得说。

只要人品过得去,能力可以慢慢培养。

但是终究还是有一点顾虑,李申之试探着问道:“当了这么些年土匪,杀过不少人吧?”

那土匪头子脸色一垮,说道:“哪里杀过什么人哟。俺们上山当土匪,无非是不想被别家土匪给灭了罢了。咱手里要没刀子,就只能被人砍了脑袋,抢走了粮食和女人。你要说土匪算人的话,那俺们倒是杀过不少。”

听土匪头子的话,貌似他杀过不少土匪,算是实力比较强的一股势力。

不过想来也是,若是他们实力不强,早被其他土匪给吞没了,哪里还能活到现在。

李申之继续问道:“我看路过淮北的客商不少,难倒还养不活你们?”

土匪头子垂头丧气道:“来往的客商都跟你们一般,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想要打劫他们哪有那么容易。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拦住路吆喝一声,对面给个赏钱,跟打发要饭的差不了多少。”

李申之回想起刚才他们中埋伏时的景象,的确如这土匪头子所言。

土匪们拿着家伙拦住路,客商队伍里走出一人去应答,双方就跟菜市场买菜一般,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客商奉上钱财,土匪打道回府。

土匪拿钱也不白拿,算作保护费,至少在邻近几个乡内保证没有第二波土匪来打劫。

能用谈判摆平的事,大家都不想动手。

刀枪无眼,万一有个别人伤亡的,都是不必要的损失。

即便是商队的实力超过了土匪,他们也不愿意真的跟土匪们动手,稍微花点钱打发掉就是了。

就像一个人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疯狗拦路,肯定没人会上去跟疯狗对拼。能用一个肉包子解决的问题,何必让自己冒着衣服被划破的风险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