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横卧于洛阳北侧,山川绚丽,风光宜人,山虽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邙山多古代帝王陵墓,自东汉以来就是洛阳人的墓地。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晋司马氏、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唐朝诗人杜甫、**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皆于此立墓。自古以来便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之谚。
葬于北邙,是何等荣幸,而暴毙于北邙,却又另当别论。逝者无言,个中滋味,仅凭他人猜想。少年嘴角冷笑,天道循环,恶行终有恶报,而亲眼目睹,终究快慰。北邙派一夜之间,连同掌门及弟子下三十六人,无一余生,其惨状不忍卒睹。
北邙派掌门杨鸿,虽未归入黄河派,但与黄河派掌门展仝交情甚深,两派之间互通往来,亲密仿如一脉同出。三日前一个黑夜,一少年手无寸铁,孤身直北邙山,不问缘由,逢人便杀。杨鸿狂怒狙击,交手不及三个回合,穴道被封,随后目睹派中下被诛,竟无一人幸免。乃问,少年冷笑不答,探爪击其身,取血于墙疾“马”字,杨鸿面如死灰,垂头无语,眼前爪影晃动,登时化身与葬于北邙山之历代名人作伴。
天子脚下,竟发生如此惨案,作案人胆子之大,可谓前所未见。消息即时传遍汴京,凡来往十七至二十岁少年者,均严加盘查。其时朝廷正与契丹酣战,对于此等江湖仇杀,本不应如此隆重对待,皆因那个鲜红的“马”字过于显眼。一代豪侠马盖龙,当年率领应天教,屡次跟随朝廷出征,其所到之处,契丹将领无不闻风丧胆。当时朝廷甚为倚重,宋太宗曾感慨地说:“朝廷诸将皆如盖龙,契丹则不足惧矣,收复燕云十六州,其易与反掌。”可惜马盖龙对于朝廷一些作为却不感兴趣,每次打完契丹,便率领应天教径回绵山,从不入宫领赏。太宗闲时思念马盖龙,邀其至汴京一聚,岂料马盖龙不愿受朝廷所控,竟借故推辞。当时群臣气愤,纷纷指责马盖龙恃功自傲,简直是目中无人,连忠臣寇准,亦不免皱眉。太宗却笑曰:“盖龙乃江湖中人,性情率直,虽不甚懂礼节,念其一心为朝廷出力,孤亦不怪。”之后再也不去勉强。
杀人者自称姓“马”,必与当年马盖龙有莫大关系,杨鸿射杀马夫人一事,江湖人尽皆知,由此推测,十之**此人便是马盖龙之后人无疑。当年中原武林各派齐聚绵山,杀死马盖龙,摧毁应天教,而朝廷对此事却不闻不问,事后亦不见追究。有人提起,太宗只是说了声“可惜”,并不加置论,这种江湖仇杀,仿似跟朝廷并无任何关系。宋太宗于997年驾崩,宋真宗即位。而马盖龙的名字,多年来并不曾被人遗忘,每逢契丹凶猛,私下议论中便经常听到“马盖龙”三个字。由此可见人虽死,其威摄力仍在。所以这一个当年令契丹人闻风丧胆的“马”字,此时却令得朝廷下如临大敌,即使眼前战事频繁,亦要加派人手捉拿真凶,以防于已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