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徐光启捧着小册子欢天喜地离开,唐泽身后冒出一个人影。
“伯爷,这种事情告诉徐大人没关系吗?没有多久崇祯就会知道了,万一这样的高产粮种推广到全国,大明……”
靳一川对着唐泽行了一礼,言语中带着杀气。
他已经将喜欢的女孩接到了宣府,如今已经成亲了,他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伯爷对他们不薄,为了他们三兄弟的未来,为了伯爷的大计,他不介意让这么一个人消失。
唐泽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自顾自的说:
“你说,陕西如今民乱四起,虽然说有一部分是因为旱灾造成的饥荒,但是主要原因是这个吗?我大明缺粮吗?”
“大明,不缺粮吗?宣府这些天来了这么多饥民,应该是缺粮的吧?”
“是吗?那你告诉我,为何查抄了那八家之后,会有数十万石粮食的存粮?这些还只是八个商人而已,比他们更富有的何止一两个?
数十万石,足以让陕西那上百万饥民,熬到来年春天了,这些民乱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唐泽的话,让靳一川无言以对,挠了挠头,“属下想不明白,既然我大明不缺粮,为何会有这么多人饿死?还有这么多吃不饱的饥民?”
“因为土地兼并,这些粮食和土地都集中在了权贵和地主手上,农民种地的话会活不下去,因为他们种地要交税,而权贵和大地主一般不需要交税。
但不种地的话,也活不下去,只有把地献给大地主,或者直接帮他们种地才能活下去。
所以普通农民种地的越来越少,地也越来越少。
帮权贵地主种地的越来越多,但朝廷的赋税却不会减少,因为民乱和饥荒更沉重的赋税会压在剩下还有地的农民身上,压得他们家破人亡!
剩下的农民自己也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就要造反,这有错吗?
所以这是国家的问题,不是一两个高产的粮种就可以解决的。”
唐泽负手而立,望着天空中的太阳,“不过,能多救活一个算一个吧,我只希望那些高产的粮种不会就这么烂在仓库里。”
“算了,不想这么多了,有些事情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唐泽叹了口气,问起了另一件事,“曹化淳那里如何了?”
“伯爷,20万两银子已经送给曹化淳了,那个贪财的太监一口答应了下来,为了以防意外,我们还偷偷检查过他写的奏折。
全是关于伯爷的好话,就算是有一些坏话,也是关于伯爷整日太过操劳的。”
靳一川呵呵一笑,语气中带着满满的嘲讽。
“不过,崇祯倒是挺聪明的,在锦衣卫里还藏了一名百户偷偷调查,不过已经被我揪出来了,伯爷您尽管放心!”
“不要大意了,这方面绝对不能出错,我还不想现在和大明闹翻,起码在解决掉鞑子之前不想!”唐泽提醒道。
“兄弟阅于墙而外御其侮,汉人内部再怎么斗,也不能让满清鞑子捡了便宜!”
“伯爷高义,末将继续找人盯着他们俩,绝对不会有任何对伯爷不利的话传到京城!”
……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正在批阅奏折,在他面前的奏折却还是半个时辰前的那个,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的。
如果对于一个人起了疑心,这个人的任何行动都像是别有用心。
崇祯现在就对唐泽起了疑心,这些天,越来越多的文臣在弹劾唐泽,让他开始怀疑当初力排众议封唐泽为武安伯是不是错了!
“万岁爷,到了,曹公公和徐大人等人的奏折到了!”
王承恩匆匆跑了进来,看到崇祯脸上的忧虑,赶紧将手里的奏折递了上去。
崇祯精神一振,迫不及待地抢过奏折,这些奏折分别是三个人呈上来的。
曹化淳、徐光启还有一名他偷偷吩咐的一名锦衣卫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