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风华:神级皇太孙> 第246章 “四善”“二十七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6章 “四善”“二十七最”(1 / 2)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奉天殿内,群臣异口同声恭贺朱棣;

正旦大朝会正式开始了。

“都起来吧,今年的正旦大朝会,咱们整点不一样的项目吧。”

“吏部尚书蹇义何在?”

朱棣站在金銮殿上,高高在上,俯视众臣,威严问话。

“臣,蹇义在!”

吏部尚书蹇义赶紧从队列中走出来,恭敬回答。

“蹇义,你来给大家伙说说咱大明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吧。”

朱棣边说,边做到龙椅上。

“臣遵命。”

吏部尚书蹇义恭敬回话后,侧着身子,面对朱棣和众位大臣,道,

“我大明朝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四品以上为高级官员,五品及以下为中级官员;按照区域,又可分为京官和外官。”

“我大明朝设立一部一院来负责官员的任免和考核。”

“一部指的是吏部,吏部的考公清吏司,掌管官吏考课和黜陟之事。”

“一院指的是督查院,主要负责官员的朝觐考察,会同吏部司官吏贤否,陟黜。”

“也就是说这一部一院,一个主管官员的升迁,一个监督升迁。”

“具体考核又分为考满和考察。”

“考满就是官员述职和任期结束后的考核,相当于现在的离任审计。”

“考察就是全国性的定期统一考核。主要包括德、勤、能、绩效等内容,一般是是京官6年一次考核,地方官2年一次。”

“今年官员考核”

“蹇尚书说的好,督查院左右督查御史,自从陈瑛获罪死于狱中后,朕还没来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移咨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及不称职,举者同罪。”

“惶恐什么,朕不是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才让都御史空缺么,今日朕想问的,不是都御史的人选,而是想问咱大明的官员考核制度,有没有弊端?”

朱棣打断了吏部蹇尚书的话。

“官员考核制度的弊端?”

吏部蹇尚书有些懵逼,心说官员考核制度,几乎都是沿袭洪武帝时期的,就算有弊端,俺一个当臣子的,也不敢轻易妄言啊。

所以吏部蹇尚书有些底气不足的回答:

“臣愚钝,臣以为现行的官员考核制度,能较好的对官员进行有效考核,无甚弊端。”

“哦是么,好,杨士奇,你觉得呢?”

朱棣没做继续追问吏部蹇尚书,而是转头问杨士奇。

“回皇上,臣也觉得无甚弊端。”

杨士奇恭敬的回答,

“但臣以为,每六年才对京官考核一次,时间太久,可缩短考核年限,每两年考核一次。”

“哦,还有哪位爱卿有想法?”

朱棣微笑着问道,眼神随即看向朱瞻基,心说小子,你前些日子不是说咱大明的官员考核制度有很大的弊端么,现在爷爷给你个表现的机会。

朱瞻基自然心领神会,微微点头,躬身说道:

“皇上,臣有些不成熟的想法……”

“讲,不管对错,尽管讲!”

朱棣直接打断朱瞻基的谦虚,大声吩咐道。

“遵命!”

朱瞻基说完,也侧着身子,兼顾了朱棣和群臣,朗声说道,

“臣以为,眼下的官员考核制度,有两个难题不好解决。”

“一是官员考核人情分过重。

有些官员为了顺利通过考核,就买通上级,搞人情依附。

如此一来,贪污受贿成风、结党营私严重,别有用心的人甚至能广泛的培植亲信官员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一是考核官员的德政无法量化。

一般来说,官员的才干比较容易考核,从实实在在的政绩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官员的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官德官风和老百姓的口碑,比较抽象,不好定性定量。

有人会说万民伞、脱靴遗爱,以此来彰显百姓对官员的拥戴和不舍,从而衬托出官员的德政;”

“每个官员都想拥有万民伞和脱靴遗爱的荣光,但是只有为民办事,替民做主的好官,老百姓才会心甘情愿的给予官员这些待遇;”

“对于贪官,庸官,懒政的官员,老百姓肯定不想送。可是,有的官员为了争得脸面,为了赢得官德的考核,就在离任时故意赖着不走。等着老百姓给他送万民伞,扒他的鞋子。老百姓不想给,继任的官员就给老百姓们做思想工作,劝说老百姓给离任官员尽快送伞,扒鞋子,给离任官员一个面子,这样离任官员才能高高兴兴的尽快离开。”

“这些就是臣认为的两个不好解决的难题。”

“刚才杨士奇大人说的考核周期缩短,臣很赞同。”

朱瞻基说完,对着朱棣躬身,想退回到自己该站的位置。

可是,却被朱棣再次问话:

“那好,既然太孙剖析了现行官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两个不好解决的难题,那么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或者改进的地方?”

“回皇上,臣确实思索过,也从史书上去找答案,臣以为,可以借鉴参考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

朱瞻基认真回答。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太孙,给朕说说。”

朱棣读书不多,只喜欢带兵打仗,对于内政,向来不太感兴趣,对于李世民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了解的确实不多。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考课官吏主要在品德和才能方面,规定了相应的标准。”

“简而言之,就是四善,二十七最。”

朱瞻基认真回答。

“四善,二十七最,给朕具体说说。”

朱棣命令道。

“四善,指品德方面的四项标准。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二十七最,是根据各官署职掌之不同在才能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偏重执政能力和绩效。

一曰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

二曰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

三曰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

四曰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

五曰音律克谐,不失节奏,为乐官之最

六曰断决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

七曰部统有方,警守无失,为宿卫之最

八曰兵士调集,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

九曰推鞫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

十曰雠校精审,明于刊定,为校正之最

十一曰承旨敷奏,吐纳明敏,为宣纳之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