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风华:神级皇太孙> 第82章 地瓜土豆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章 地瓜土豆宴(2 / 2)

朱瞻基拿着一个烤地瓜,边吃边说。

看着朱瞻基大快朵颐的样子,朱棣和姚广孝也被感染了,

各自拿起一个小一点的烤地瓜,有样学样,剥皮吃起来。

咦,咬一口,满口生香,而且很甜,好吃。

“您二位再尝尝放在您们面前的地瓜粥。”

朱瞻基微笑着说到。

“地瓜粥?啥是地瓜粥?”

“地瓜粥,自然是地瓜熬制成的粥。”

朱棣和姚广孝各自喝了几口地瓜粥,觉得很好喝的样子,

索性一仰脖子,把一碗地瓜粥,全部喝掉。

不论是酸辣土豆丝,烤地瓜,还是地瓜粥,

朱棣和姚广孝都是第一次品尝,但确实很好吃。

这顿地瓜土豆宴,耗费了好几个上等土豆和地瓜,让朱瞻基心疼好半天。

润大发超市,地瓜土豆的供应量极少。

毕竟在二十一世纪,地瓜土豆太普通,而且很便宜。

所以润大发超市并没有把地瓜土豆太当回事,故而供应量少。

积攒了大半个月,才积攒了两三千斤的量。

朱瞻基想把地瓜土豆当做种子,播种到大明的土地上。

但单凭自己一己之力,就算是身为皇太孙,也很难有所作为。

大明朝,农民没见过地瓜土豆,根本不会轻易尝试栽种。

要想快速推广,必须依靠行政的力量。

那么朱棣和姚广孝是最好的选择。

这对组合,一手缔造了永乐王朝,天下谁人不信服。

“小子,这地瓜啊,土豆啊,一亩地能产多少斤?”

姚广孝认真问道。

聪明如他,早已猜出了朱瞻基的用意。

“根据气候、土壤、地域不同,产量有较大差距。

在南方,一般春天播种,亩产能达到3000---4000斤左右;

在北方,亩产2000斤左右;”

朱瞻基在心中嘀咕:这还是我保守说的,要是在二十一世纪,有些地方地瓜亩产能达到五六千斤,甚至万斤。

但在大明朝,也没试种过,朱瞻基不敢把产量报太多。

但饶是如此,朱棣和姚广孝也已经吓一跳,再次拿起地瓜和土豆,认真打量。

良久后,朱棣再次确认问道:

“小子,你确定,这地瓜土豆,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

“确定。”

“小子,你可知道,咱们大明朝,小麦、稻米,亩产多少?”

“大概两三百斤吧。”

“是呀,亩产两三百斤,甚至五六百斤;和你说的两三千斤的产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若你所言非虚,我可立即下旨全国大范围推广土豆地瓜,不出一年,我大明百姓将不再忍饥挨饿,人人都能吃饱饭。”

朱棣激动的说道。

“爷爷,孙儿敢保证,地瓜土豆,只要栽种适宜,产量绝对理想;”

“而且地瓜土豆极易成活和栽种,管理简单;”

“同时地瓜秧和土豆秧晒干后,可做马的草料;”

朱瞻基很认真的说道。

“皇上,既然太孙如此笃定,老僧愿意亲自推广种植。”

姚广孝双手合十,认真的说道,这是造福天下万民的好事,姚广孝自然愿意去做。

“好的,大和尚,你亲自出马,朕放心。”

“爷爷,老和尚,现在地瓜可以大范围推广种植;

但土豆不行,因为我实在没有太多土豆种子。”

朱瞻基哭丧着脸说道。

“没关系,咱们慢慢来。”

姚广孝似乎干劲十足。

“其实吧,土豆地瓜可以栽种在贫瘠的土地上,沙土地也行;

良田的话,可以种植水稻玉米啥的,我这里有很多杂家水稻种子。”

“我师傅说,杂交水稻是一个叫袁隆平的老爷爷研究出来的,亩产最多可达1000公斤;”

朱瞻基语不惊人死不休。

当两位大佬听说水稻可亩产1000公斤时,双方的下巴,咔吧一声,惊讶掉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