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摘星号上的成员除了9名老水手,其他人都是疲惫不堪。</p>
在谷神星上的失重环境中生活工作了18天,他们吃不好、睡不好,工作任务又紧张,几乎人人都瘦了一大圈。</p>
甚至有十几个人还是被抬着上的摘星号。</p>
摘星号起航后,钟成下令所有人这一段时间减少工作量,尽量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p>
因为捕捉小行星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而且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存在大量的未知风险。</p>
……</p>
由于摘星号腾空了1200多吨的运载量,换上了补给物资和动力原料,这就提供了以更高速度航行的可能。</p>
钟成与杨希、胡波、李启伟商量和计算后,制定了一个保守性方案,将摘星号的速度从每秒50公里提升到100公里。</p>
以这样的速度航行,返回地球时还将有80%的动力原料。</p>
这是为了预留捕捉小行星后,将小行星变轨、加速的需要。</p>
以每秒100公里的速度航行,他们找到伊卡洛斯小行星就只需要29天。</p>
三个小时后,摘星号离开谷神星一百多万公里,谷神星已经融入了灿烂的星空之中。</p>
钟成和杨希、林伟来到摘星号尾部的观察舱,目视着远去的谷神星,心中感慨万分。</p>
他们即将踏上回家的归途,谷神星上的人还将在这遥远的星空之中等候未测的归期。</p>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因为公转速度不同,谷神星离地球会越来越远,最终达到与地球距离6.72亿公里。</p>
这里虽然是太阳系的核心地带,但目前还是以月来计算航程。</p>
就算两三年后,太空飞船的速度达到每秒1000公里,也不过才是千分之三的光速。</p>
以这样的速度到达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仍然需要两三个月时间,飞出太阳系就要1年时间。</p>
而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半人马座的比邻星也有4.22光年的距离,需要飞行1400年。</p>
钟成与杨希、林伟因此讨论起了将来走出太阳系的可能性。</p>
最后三人不得不承认,采用以喷射工质来获取动力的方式,人类永远都走不出太阳系。</p>
不管是喷气式发动机、火箭发动机还是目前最先进的核聚变发动机,都是遵循动量守衡原理进行驱动。</p>
不同之处只是喷射出的工质的速度不同而已。</p>
而正是动量守衡原理给人类的飞行器划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就是百分之一的光速。</p>
抛开加速工质的能量和动量损耗不谈,目前核聚变发动机工质喷射速度是每秒10000公里左右。</p>
把一艘重量100万吨的太空飞船加速到每秒1000公里,则需要喷射工质10万吨,减速同样需要10万吨。</p>
这其实已经是极限了,因为太空飞船不可能不运载货物。</p>
就算杨希有能力把核聚变发动机工质喷射速度提高到每秒30000公里,即十分之一光速。</p>
太空飞船的速度理论极限也就是百分之一光速。</p>
而将几十万吨的工质喷射速度提高到十分之一光速,消耗的能量将是异常恐怖的。</p>
用于核聚变反应原料的重量将会占去太空飞船重量的很大比例,这将陷入死循环。</p>
所以以动量守衡原理驱动的飞行器根本无法超越百分之一光速这条鸿沟。</p>
而以百分之一光速到达比邻星也要422年,同样是让人绝望!</p>
如果发动机技术不进行工作原理上的重大突破,人类将会永远被桎梏在太阳系之内。</p>
三人都认为在当前科学界最热门的曲率引擎最有实现的可能,至于什么“虫洞”、空间跳跃之类的,连点谱都没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