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看完华雄的书信后,就将消息递给贾诩等人看,说道:“华雄同意废帝,但要求我等送皇上回长安,自此在长安奉帝,你们有何异议?”</p>
贾诩和审配看完消息,审配并不言语,只是看着贾诩,贾诩却也反问道:“看审先生样子,似有所言语,还是先请审先生说吧!”</p>
审配略显鄙视地看了贾诩一眼,在贾诩面前吃过不少哑巴亏的他现在对贾诩都快有成见了,只差来上一句是贾诩的我就坚决反对。</p>
</p>
不过说到正事,审配还是说道:“主公,此事一时半刻也难以分明,不过华雄所言也非无道理,只是这般轻易,似乎有些草率。至于我们入长安的话,依审某看,并无坏处,只是需做好防范才是。”</p>
袁绍点了点头,转而看向贾诩,问道:“文和先生你看呢?你在华雄身边待过,其人如此轻易就做此决定,是否合理?”</p>
贾诩说道:“这并不奇怪,华雄此人虽文武全才,但其最大毛病便是重民,他最希望的是不动刀兵而令天下百姓幸福安康,想法极其可笑!”</p>
袁绍不由面露笑容,这一点基本是说到他的心里去了,对于华雄的爱民他是又爱又恨,作为一方之将,不致力于征战四方,却总是抱着那么一块死地,那一点爱民如子的名声,实在让人弄不明白。</p>
尤其是华雄对其治下的民众太好,好得让袁绍想不通这样哪来的钱打仗的,最大的问题是在袁绍看来,对那些低下的民众好根本是愚不可及,要立身于世,那就只有征战四方才是最直接的。</p>
贾诩说道:“华雄做此决定实际上亦是毫无办法,其一,主公势大,他也能料到后果,面对主公和曹操的合攻,任他有多大能耐,也难挡数十万大军,将军难免阵前亡,那是出于无奈,明知死路一条,华雄必不会走下去。其二,汉献帝是死是活,纵是主公未曾见之时,也有所怀疑,曹操所奉是否为真,华雄没见过而有所怀疑也属当然,不过既是主公确认,华雄自不用再怀疑,将皇位重交于皇上也是理所当然。”</p>
袁绍连连颌首不已,这些话语无疑是在夸赞他,而且听上去一点也不像是马屁,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袁绍只能继续听下去,一旁的审配很鄙夷地看着贾诩那一副德行,这种马屁他是非常不屑的。</p>
贾诩瞥眼看了审配一眼,将审配的鄙夷尽收眼底,暗道:“正是要你不屑,我方能离间你等!”</p>
微微一顿后,贾诩续道:“所谓皇上,乃大汉天子,天下也只能有一位,华雄既不敢和主公争这第一功臣,也就只能这么办,是以他毫无办法,不过他却留有后计!”</p>
袁绍当即疑惑道:“此话怎讲?”</p>
贾诩说道:“主公可曾听说过陈宫此人?”</p>
袁绍摇头道:“不曾听闻。”</p>
贾诩说道:“说到这陈宫,还得从当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说起,曹操离开长安后即逃往老家,打算举义旗号召天下英雄讨逆,事实也是这样做的,可是在他逃亡的过程中,却在中牟县被衙差抓获。而陈宫就是这中牟县的县令,好在这陈宫识得大体,权衡之后舍官而随曹操走,本就欲从此为曹操效命的,曹操对其也极是看重,只可惜他最终却做了华雄的大谋。”</p>
“这是何故?他既能随曹操走,曹操又器重之,这曹操素来爱才,如何会——”袁绍问道。</p>
贾诩说道:“诩在华雄帐下待过,是以知道此事,这陈宫对曹操的评价乃奸雄也,也就是说他觉得曹操不会善待百姓,而他这个观念也深入华雄之心。华雄要主公尽早会同曹操一起送皇上回长安,所为者正是曹操。”</p>
贾诩瞥眼看向审配,见审配微微沉思起来,便继续说下去:“实际上,主公原本是想将皇上迎回主公之属地,此事华雄知道,曹操想必也是知道的,可曹操早不送来皇上,晚不送来皇上,却正好趁主公还在雍州时送来皇上,其心可虑也!主公不得已而要将皇上送入长安,而非迎回属地,这也正是诩当初并不赞同此事之原因,不管其用意为何,目的为何,至少是不欲给主公夺得好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