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和珅还真被他在前世所学的那点历史知识给误导了,他在大学里还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所以一提到封建社会,给他的印象就是,所有在那个时期生活的人全都是受封建伦理道德毒害颇深的麻木人,而且他们也全都是封建社会的坚定拥护者,全都是那些“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人,可是通过他这次穿越以来的种种经历来看,老百姓其实最关心的还是温饱问题,那些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来的那些忠孝两全和宁死守节的人根本就是凤毛麟角,有些“榜样”甚至还是某些官员在朝廷的授意下造假造出来的。</p>
</p>
其实老百姓一旦饿极了,什么事做不出来,像四川的人吃人、山东的饥民造反、湖北的佃农集体对抗地主,这哪一件不是让人瞠目结舌。那些人为了吃一口饭连全家甚至九族都不要了,还顾得上什么“三纲五常”等那些学说和理论。</p>
所以和珅觉得他今后的直接威胁不是这个社会,而是远在北京的那个老顽固乾隆皇帝。他这样认为也自有他的理论基础,抛却其他改革者不说,就拿乾隆皇帝他爹雍正来说,那可是历史上最最强硬的改革家,摊丁入亩、废除贱籍、老农顶戴等等,这哪一项不是触动了那些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又有哪一项不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是他们除了找个没人的地方发几句牢骚外,谁敢大声放个屁。——河南有个田文镜,坚定不移的在执行雍正的新政,两江有个李卫,一边四处为雍正搜集情报、打击异己,一面又千方百计地为雍正排忧解难、疯狂敛财;在雍正身边,文有张廷玉,老成谋国、忠心耿耿,武有老十三允祥,手握重兵、坐镇北京。那个一心一意为了他祖宗江山社稷的雍正怕过谁,又跟谁妥协退让过?</p>
所以和珅心里很明白,他这次的穿越能不能干一番大事业,关键是能不能对付得了这个乾隆。——要对付皇帝老儿,自古以来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无外乎是一个“兵”字。</p>
想当年雍正朝的时候,和雍正夺嫡的“八爷党”,那是多大的气候啊,可到最后还不是功亏一篑,一个个不是被抄家就是被圈禁的装疯卖傻!究其原因,还不就是没把兵权抓牢?不光是那“八爷党”,历史上多少次王朝的更替,多少人改过天换过日,归根结底,还不是一个“兵”字?无论妳算计得如何周全,无论妳身边有多少个神机妙算的谋士相助,无论妳如何的占尽天时地利和人和,如果手中无兵,妳还想成就大事,那除了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外,都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p>
眼下他和珅只不过是私藏了那几百门大炮和训练了几百名亲兵,看着也好像是有了一些气候,但要是拿他那点儿家当和整个大清朝的几十万正规军比起来,那还真是有点太微不足道了!</p>
后来和珅越想越麻烦,到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大声骂了一句:“管他娘的三七二十一呢,老子先干起来再说,实在不行就拉出一支队伍跟妳乾隆就真刀实枪地干上了!这样一想他也就没有当初那么心急火燎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发展他的那支嫡系部队外,就开始专心致志地地经营他的苏家织纺了。</p>
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和珅选拔了一批有发展前途的人远赴广州、杭州、苏州等地去学习丝织行业其他的先进技术,一面又派人到各地去拓展业务,当然也包括联系在中国的洋人。——这几个月下来,果然成绩斐然,苏家织纺已经按照和珅的设想一步一步的开始壮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