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我的1995小农庄>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背媳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背媳妇(1 / 2)

 今天过周末,这群小娃子终于能放开玩了。</p>

大早晨吃了两口饭,就在村里到处瞎晃,走路也不好好的走,不是拿着棍子对路边草丛一通敲打,就是边走边踢石头块。</p>

不时还念几句顺口溜。</p>

也不知是村里哪个闲的没事给编排的,说给了这些皮猴子。</p>

陈凌默默跟着念了两遍,还挺顺嘴。</p>

随后他也没跟小娃子们打照面,径直从打麦场这边带着两只狗回了家。</p>

到家放下小白菜,给兔子添上草就去王来顺家走了一趟,跟他讲了下苞米地野猪踪迹的事。</p>

发现苞米地有野猪群光顾,这可不是小问题,王来顺听完立马慎重起来。</p>

他昨天就是在地头闲逛,还真没怎么注意。</p>

现在听陈凌说起,知道这不是小事情,关乎村里秋收的收成,不能耽搁。</p>

就匆匆到大队打开大喇叭一通喊。</p>

于是每天在夜里巡逻的又多了几个人,防狼的同时也要看青。</p>

看青主要的就是怕野猪糟蹋未成熟的庄稼,这个比防狼还重要呢。</p>

陈凌家今年没种粮食,发现了还能及时过来通知他。</p>

让王来顺对他大加赞扬。</p>

愣要拉着他,塞给他两壶闺女送来的高粱酒。</p>

让梁桂珍看到,嘴巴都噘了老长。</p>

……最后,陈凌到底是把酒提回了家,这个时候正好六妮儿带着小娃子们赶了过来,怀里还抱着只狸花猫。</p>

进门就向着王真真叫喊道:“小姑姑快来,俺们找到母猫了,刚下崽儿不到半月,有奶水哩。”</p>

好家伙。</p>

陈凌闻言整个人都愣住了。</p>

敢情这群皮猴子刚才到处晃悠,是给小猪崽儿找奶水去了?</p>

结果……</p>

就寻摸了只母猫回来?</p>

这家伙,猫才多少奶水。</p>

你找只抱窝的土狗也是好的啊。</p>

不止陈凌觉得无语,王素素也是感到好笑,只是冲他们说了声,注意别让猫抓咬到了。</p>

两人就不再管他们,自顾自的盛粥吃早饭。</p>

饭后没多大会儿工夫,张巧玲就抱着大头来找王素素了。</p>

王素素的性子和善,心思也正,嫁过来后就很招村里大姑娘小媳妇们的喜欢。</p>

经常只是互相来往个一两次,人家就有啥事都念着她了。</p>

今天张巧玲就是来教她腌咸菜,做辣子酱、豆瓣酱的。</p>

换季了,地里很多菜长老了,韭菜花、黄瓜,都能腌上一些。</p>

黄瓜是小二茬,陈凌没怎么管,长得不好不坏。</p>

家里也没怎么吃,烂在地里是浪费,不如腌成咸菜。</p>

等过段时间,再去挖点荠菜疙瘩,荠菜叶子也能腌着吃。</p>

王素素跟他商量,想多腌点,能吃一冬天。</p>

再一个,陈凌烧的那些菜,很多时候,豆瓣酱必不可少。</p>

也要做上一些的。</p>

两个婆娘在一块鼓捣,陈凌抱着大头玩了会儿,就交给王聚胜家的大丫头了,和六妮儿他们围在一起看野猪崽儿,闹得很起劲。</p>

只不过,这些猪崽子很怕生,不仅把狸花猫闹得跳墙头逃走了,还咬到了好几个小娃娃。</p>

幸好它们小,是乳牙,咬得不疼,孩子们被咬也浑不在意。</p>

跟野猪崽子闹了会儿,就嘻嘻哈哈的围着黑娃和小金,给它们挠痒痒,想让它们再给抓几只野猪崽儿回来。</p>

陈凌现在基本确定,这两茬小野猪是一窝的了。</p>

不说别的,体型就差不多,放到一起,根本分辨不出。</p>

……野猪这东西繁殖速度快得很,每年可以生产两次,一窝少则五六只,多的话十来只,甚至能达到二十只。</p>

产崽儿数量多也就算了,适应性还强,除了在野猪崽儿的时候被鹰隼和狼等天敌吃掉,几乎不怎么生病。</p>

要是不管,只是一个野猪群,数量每年就能翻一番。</p>

好在今年村民的打野猪的热情非常之高涨。</p>

原因说来也很简单,今年下半年什么东西都贵。</p>

大野猪拉到屠宰场后,很是卖了些钱。</p>

许多村民知道后都眼红坏了……</p>

或许是看到了挣钱的机会,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挨家挨户的汉子们纷纷争着抢着去值夜巡逻,之前去过的也嚷着要去。</p>

王来顺啥也没多说,很配合的每个人都发了枪。</p>

结果第二天夜里就有人打到了一头。</p>

这次去的人多,很轻松的就给擒了回来。</p>

只是让人奇怪的是,这头猪不太凶,攻击性并不强,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胆小了。</p>

等押到打麦场,举着火把打眼一看,这才发现,他娘的不是野猪,竟然是一只平常人家养的黑土猪。</p>

黑土猪怎么跑野猪群里边了?</p>

很多人想不通。</p>

不过很快就有人认出来,这好像是王立山家之前养的那一只。</p>

就去王立山家把他叫醒认了认,结果还真是。</p>

他家猪的两只耳朵上有豁口,是在小猪崽儿的时候就打下的记号。</p>

这样的记号,在村里各家都有,尤其鸡鸭,长得都差不离,要是不打记号根本分不出是谁家的。</p>

这头猪身上的记号,与王立山家相熟的都知道。</p>

说到王立山家的猪,还是在发洪水的时候,跑丢的。</p>

那个时候村民都急着避灾逃难,也没来得及管。</p>

牛啊驴啊之类的牲口能赶着走,猪就不好弄了,索性就丢在了猪圈。</p>

后来躲灾回来,哪里还能找得见?</p>

现在看来是跑到山上去了。</p>

不过让村民们一直想不通的是,这猪怎么活下来的?居然能跟野猪群混到一起?</p>

他们都有点不可思议。</p>

后来王立山想了想,说很可能是因为自家的猪是母猪的缘故。</p>

野猪家庭是一公配多母,一般很难接纳外来的陌生公猪。</p>

这个说法,村民们也觉得有道理。</p>

然后就帮着王立山把猪赶回了家。</p>

这猪在山上待了两个月,瘦了很多,肥膘已经快掉没了,斤两估计抽了快有一小半。</p>

王立山是年年在家养猪,经验很丰富,不仅自己落了个老猪的外号,自家娃也从小被叫猪娃,他打眼一瞧就能知道个大概。</p>

简单给猪处理了下伤口。</p>

随后就跟众人说,年底把猪养肥后,杀了每家分一点肉。</p>

虽说是自家丢的猪,但毕竟情况特殊,丢的时间也太长了,现在被别人打到,那就是别人打到的猎物。</p>

人家给他送回来是念着同村乡里乡亲的情分,他不能啥都不言语,死皮赖脸的就要。</p>

今年猪肉那么贵,再瘦的猪也能卖不少钱啊。</p>

他这话说出来后,有人直说不要,有人则不吭声了……</p>

各人心思不同。</p>

王立山就跟媳妇商量了一下,说要不等下了猪崽儿,每人来抱一只吧。</p>

这法子不错,众人面子上也能过去,不至于白忙活一场。</p>

就答应了下来。</p>

不过可惜的是,从这以后,虽然夜里巡逻的队伍壮大起来。</p>

却没有再猎到一头野猪。</p>

这野猪也不傻,刚开始还跟村民打游击,这边放枪,它们就跑去那边,人在村南,它们去村北,根本逮不到。</p>

后来是个人家就想来凑热闹,一个个摩拳擦掌跟要打鬼子似的。</p>

就这样不过三五天时间,野猪就很少下山来了。</p>

好处就是,村里的玉米没被祸害多少。</p>

这几天的事,陈凌也没去参与,就是没事的时候,领着王真真去看了看王立山家的那头猪,看看稀罕。</p>

陈玉强跟陈泽也来叫过他,说现在人多打野猪不怕,他最后也没去凑那个热闹。</p>

……八月二十四,县城逢集。</p>

这天陈凌去送完小姨子,就到集上买了些调料。</p>

是做豆瓣酱用的。</p>

红辣椒、花椒之类的调料,洪水来之前,陈凌就在自家地里种了不少。</p>

虽然还没完全熟,陈凌自己用洞天水催熟即可。</p>

这些东西常见,山上野生的也不少。</p>

今天来买的主要是蚕豆、酱油和盐,尤其酱油和盐,不管做酱还是腌咸菜用量都不会少,就要多买一些。</p>

买完在集上转了转,好巧不巧接连遇到两个油坊老板。</p>

先后拦着他不让走,求他再给送点花生。</p>

价格已经给到了两块二。</p>

赵大海上次来也说过,市里的春花生价格也已经涨价涨到了两块六七。</p>

县城出到两块二这个价格真不便宜了。</p>

今年闹水灾,粮食怕不够吃,本市各地的农田秋季基本都是以稻谷和玉米为主了,秋花生种得很少很少,以至于小县城油坊生意很难做。</p>

但是陈凌现在没心思搞这个。</p>

只说家里秋花生还没下来,还得再等等,到时候花生和黄豆熟了都给他们拉过去。</p>

两人听了,无奈直叹。</p>

没办法,今年就是这样。</p>

尤其粮油蔬菜,有货的就是爷。</p>

从集市上出来,陈凌并没有急着回家,直接拐了个方向,朝城南的小院子去了。</p>

最近不常来这边。</p>

今天他一个人来城里送王真真,就是想买完东西,过来收拾一下。</p>

小院里东西不多。</p>

但是院里的小水池由于当时放了几条鱼,也是倒了些洞天水的,后来下大雨水漫了出来,就长了满院子草。</p>

他上次开车带王真真来城里逛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了。</p>

那时候家里正忙着建房,没心思管。</p>

这次过来,满院子草更稠密了。</p>

他只是刚打开门,就听草里扑棱一声,一群鸟凌空飞起。</p>

院里草多,草籽、虫子都是鸟类的食物。</p>

再加上鲜有人来,简直是野物的圣地。</p>

有鸟、有蛇……</p>

陈凌从洞天取出来锄头,没刨几下,还有一只只蛤蟆往外跳,个头也不大,不过成年人的指甲盖子大小,但是数量极多。</p>

想来是蛤蟆在水池里产了蝌蚪,长大跑出来了。</p>

于是陈凌收了锄草的心思,拨开半人高的杂草,在密集的草丛里趟了两遍,想看看还有啥东西。</p>

这一看,果然有惊喜。</p>

也不是什么野物。</p>

而是他在墙角发现两株冬瓜,被杂草抢了肥,个头长得都不大,就只有小娃娃脑袋瓜子的大小,结了五六个,但是都已经老了。</p>

瓜蔓也快枯死了。</p>

陈凌见猎心喜,便都摘了下来,准备待会儿把冬瓜籽掏出来,自个儿催生两株。</p>

冬瓜虽然名字有冬字,实际上是喜热作物,秋冬种不得,现在也买不到。</p>

就只能自己种了。</p>

回到家或烧菜或炖汤,都鲜美的很。</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