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元前551年9月28日~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省夏邑县),中国古家、政家、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师”
孔子生而漏,头上圩顶(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鲁昭年(元前537年),孔子已识到要努力学习人与生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岁了,在于学问。
鲁昭年(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年(元前533年),孔子十岁,为了能够经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孔子是一个大不幸的人,不影响其伟大。
鲁昭十年(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传时正好赶上鲁昭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自20多岁起手就开始痒痒了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关注,对理国家的诸种问,经进行考,也发表一些见。这一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理仓库。
鲁昭二十年(元前516年),齐景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肉味(历史名句)
鲁昭三十年(元前512年),孔子四十岁,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有了比较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
鲁定年(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阳虎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见到阳虎,后来两人在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随后孔子升为小司空(职)
鲁定十年(元前500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
鲁定十三年(元前497年),孔子十岁。春天,齐国送八十名女到鲁国。季桓子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送祭肉给大夫们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
鲁定十四年(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卫灵夫人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对孔子见子这事极有见批评了孔子。郑国的子产去,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传下来的慈惠的人孔子带弟子到了卫国,卫灵开始非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没给他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面前进谗言,卫灵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算去陈国。过匡城时,因误会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围。逃脱后,孔子又返了卫国。卫灵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非高兴,亲自出城迎。后孔子几离开卫国,又几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好又返卫国。
鲁哀二年(元前493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问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行。经过曹国,曹伯阳没有见孔子。在曹国稍作停留,到达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十岁的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国,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日。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鲁哀三年(元前492年),孔子十岁,称自己这时候,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