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徐宝是头一次见到有人租书给别人看的,要说书店中让人免费看的有,但通常得买书,天天免费看,而不买,一般书店的人会挤兑人。
如果实在没有钱买,可以帮卖书的地方抄书,是的,书店卖的书并不都是印刷的,别人抄的也卖。
抄多少书,合多少钱,然后可以拿钱走,自然也能用这钱买书,但通常情况下,对字体要求比较严,不准写什么行书、草书、隶书、篆字。
只准一种,楷体,写工整了,别人看着方便。
徐宝之前刚到这边,知道是大宋宝元年间的时候就不着急,他哪怕什么活都干不了,也能找个卖书的地方,或者是某个有钱的人家,帮对方抄书。
抄书虽说也是干活,但比起别的活显得文雅,没办法,宋朝就是这样的,读书人受优待,犯了同样的罪,普通人会挨打的,读书人则是被训斥,普通人被判徒刑,读书人是被打几下。
反正就是说同样的罪,读书人要减免一部分。
这些徐宝都了解过,可是说推着车,四处跑着让人租书看的,徐宝真没见过,第一个,倒是很有意思。
“读书人,不受嗟来之食。”铜板摇摇头,又问:“看书吗?”
“看。”徐宝答应,指指车里的书,说道:“我都看了,跟我进村吧,咱边吃边讲价钱,我全看,你得便宜点。”
“也好。”铜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很淡,估计是有吃的东西了。
说着话,他把推车的那个带子挂到脖子上,手抬起扶手,看向徐宝。
徐宝明白,走在前面,边走边问:“铜兄,为何不进村里询人?”
“不让我进。说村中不缺读书人,他们是不懂,我这书,都是好书。不是千字文那等,而是历代名家警世之言,还有帮助农耕的。”铜板说起这个就撇嘴,显然是觉得自己被人看轻了。
他也确实被看轻了,换了别的村子。或许他还能给人讲一讲书,可上岗村的村民根本不在乎外来的什么租书卖书的人。
村民觉得有徐宝在,有嘟嘟在,什么书就都有了,包括珍贵的医书,没看太医局的医生,翰林医官院的医官都为了能看书而留下了嘛。
“铜兄何是过来的?”徐宝来到村子的大灯笼下,对着向他露出亲切笑容的四个守村口的人点点头,问铜板。
铜板很诧异,他又不傻。看出来这个叫徐宝的人在村中的地位应该不低,抬头看看那两个大灯笼,眼中露出羡慕的神色。
然后回徐宝的问话:“有半个时辰了,再没人看书,我打算在灯笼下呆一晚,吃些带着的生米,正好能看书,这灯笼……真好,唉~!”
徐宝懂,对方的意思是说灯笼浪费了。那么大的灯笼,里面烧的可是粗蜡烛,钱啊,叫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人情何以堪啊。
换另一种说法。可以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但徐宝却不考虑那许多,村子的灯笼可不仅仅是个摆设,它照亮的除了路,还有人心。相信只要是村里的人,无论多晚回来,远远看到这个灯笼,就知道是到家了。
说白了,村里的大小灯笼和火把,是村民的精神支柱,只要它们晚上亮着,村民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生活有奔头。
比如说现在,回来的二百人,站在灯笼的光芒下,精气神都不同了,腰更直了,脸上的表情也愈发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