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鬼神秘案> 第十一章 狗屎娃之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狗屎娃之歌(1 / 2)

 他一时动了游兴,再也按捺不住,就在路旁寻了一根硬木棒防身,兴冲冲的大步出了村子。

六月的天气,大巴山一带气温已高,雾气被阳光化开,连山间的风也渐渐热哄了起来。走了一阵,天上云彩渐厚,太阳没进云层里去了,这才凉爽了些。

忽听有人在大声吟唱:“狗屎娃儿,打夹夹儿,黑咾家,偷蒜苗儿。”

他知道这是自小听惯的童谣。四川话中常带有儿话音,很多时候不管什么东西总带个“儿”字作后缀。至于那个“黑咾家”,其实就是“黑了家”。川话中“了”字念“咾”。“黑咾家”就是“晚上”的意思,全国其它地方的方言中也有相近的词语,比如“黑家”和“黑天家”或“黑喽家”等说法。

在大巴山地区,人们那时候都经常出外采集肥料。也许整个四川盆地,往大了说甚至整个西南三省都有此现象。怎么采集?那就是叫半大不小的娃娃,一手提着竹编的筐子,一手拿着一个竹夹子,满山遍野的找狗屎,然后用竹夹子把土狗们拉的屎拣到筐子里带走,俗称“狗屎娃”。

当然也有大人干此行当,但为数极少,毕竟大人们都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时候农村的娃娃们几乎都是“狗屎娃”出身。这些狗屎娃出外收集肥料,经常把竹夹子打得“啪啪”着响,用意大概是为了吓跑村子里的土狗。

那时候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有土狗,狗子们不受约束,经常漫山遍野乱跑,狗子们也不知道大煞风景这一回事,在山野之间到处拉屎。种田的人缺肥少粪,因此这狗屎也成了人们竞相搜集的宝贝,个个趋之若骛,一时间“狗屎娃”也成了山野间一道独特的风景。顺之而来关于“狗屎娃”的童谣便由此应运而生,虽然童谣里诬蔑狗屎娃偷了人家的蒜苗,但那是戏谑的意思,并非真有其事。

当然也有拾牛粪的,但牛粪肥力不及狗粪,而且牛粪形状硕大丑怪,黄黑不堪,不及狗屎的五颜六色,娇小玲珑。在狗屎娃眼里,两者确有天渊之别,实不可相提并论。

乌光宗听见有人唱“狗屎娃之歌”,便知道肯定有人提着筐子拣狗屎,果然小路一转,只见左侧小路旁的一个小山包上,一个身材修长的清秀少年提着一个竹筐,大约十六七岁,满脸通红的弯着腰,正用竹夹子干活呢。

路旁边一块大石头上,坐着一个又矮又胖的中年汉子,嘴里唱的正是那首“狗屎娃之歌”。

此人脸上坑坑凹凹,一脸**子;一双眼晴又圆又小,好似两粒黑豆;一张满是胡须的大嘴却甚是肥厚,一开一合吟唱之际,露出几颗黄黑的板牙,显然被大烟熏过;头包黑帕,帕色黑中带紫,污秽不堪,帕中还穴着一枝汗烟杆;身上穿着一件崭新的酱紫色干净袍子,十分宽大,但却短得连两个膝盖也露在外面,袍子外面胡乱地套了一件又脏又破的褂子;下身显然穿着一条陈旧的灰布裤子,油腻腻的直泛光,用一双山里人常穿的棕袜扎住裤脚;脚上却莫明其妙地穿了一双全是污泥的满窝子草鞋。

旧时川人多以白帕黑帕包头,川西坝子的人多以白帕包头,而川北山区及与陕西接壤之地则多以黑帕包头,这是因为白帕易脏,而黑帕脏了不易看得出来。

这种习俗乃是当年川人为诸葛亮披麻戴孝而来。当年位极人臣的诸葛亮死后只留下“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可谓两袖清风。爱戴他的百姓们便心甘情愿地为诸葛亮披麻戴孝。

但是三年将一米多长的白布拖在身后劳动时很不方便,渐渐地人们就把孝布缠在了头上。到了后来,头帕不单表达了对诸葛武侯的怀念之情,还增加了许多用途,比如抽烟的人常将汗烟管穴在头帕内;妇女也常将针头棉线之类卷在帕内。干活时可以用它做护腰,出门时还可以用来包东西。因为这么些用途,在红白喜事时,头帕还一度成为川人相互赠送之物。

这个矮胖子继承了祖先的传统,将汗烟管穴在了头帕之内,好象一枝奇形怪状的簪子。乌光宗认得这个矮胖子就是最近一夜暴富的马**子,这小子最近很是招摇,居然穷开心戏弄狗屎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