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鬼神秘案> 第一章 山异岭邪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山异岭邪1(2 / 2)

这种怪异的地形一般在地球各板块的交界才会出现。

原来,秦岭和大巴山脉是华北和华南大陆板块碰撞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山链,而大巴山介于北部的秦岭地槽和南部的四川台向斜之间,由于南北两大构造线的牵制,山体呈一系列规则的背斜和向斜组成的平行褶皱带,但东、西两部略偏北,中部稍偏南,因此在地质学上叫做大巴山弧形褶皱带。

广义上的大巴山地形十分复杂,但狭义上的大巴山相对就要简单得多了。镇巴地处狭义上的大巴山的西段、米仓山东部,大部分县境均在两山之间。县境内最高的地方叫做“箭杆山”,海拔约两千余米。

镇巴与四川万源接壤,也与重庆的城口、云阳、奉节接近,相去不过百数十里。镇巴山高路险,境内木竹犹多,野生木竹林连山蔽林,蔚为壮观,比之蜀南竹海,不遑多让。

秦巴山区的茶叶很有名,镇巴的秦巴雾毫、秦巴毛尖,西乡县的“普仙阁牌”午子毛尖,宁强县的“宁强雀舌”等都是茶中珍品,颇有名气。

巴山产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镇巴产茶始于秦汉,盛于唐宋,以雌鸡岭上之茶著名,故原名“雌鸡岭茶”。而泡茶以白河井泉水为佳。

据史载,东汉大将班超,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奉命出使西域,息戈宁国,建立功勋,而被封为定远千户候,食邑镇巴,岁奉“雌鸡岭贡茶”。从此“雌鸡岭茶”、“白河井泉水”之名相传至今,名扬大西北。

镇巴因为是定远千户侯班超的食邑,古称定远城,又叫“平西城”或“班城”。在历史上,镇巴和临近的西乡县一直都是一个县,合称仍叫西乡县,后在清朝嘉庆年间从西乡县里分了出来,置为“定远厅”(相当于副县级),直到民国元年,因地处巴山深处,方才改名为“镇巴”。

镇巴的历史虽然颇有渊源,但决非通都大邑,历来人烟稀少,民生艰难。即便是现在,镇巴三千多平方千米的县境,人口仍只有二十余万。

镇巴境内有古道穿境而过,这就是“荔枝道”的南段,又称“小巴间道”、“达涪道”;向北则是开辟于秦代的“子午道”,总称为“荔枝道”,也就是当年唐玄宗为杨贵妃修的用于运送荔枝的那条“高速公路”。

原来杨贵妃是四川忠县人,忠县唐时属涪陵郡,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川东南,在当时有荔枝出产。杨玉环在家乡时便爱吃荔枝,后来她做了贵妃仍然念念不忘。

唐玄宗为讨杨贵妃欢心,下令在长安、西乡与涪州(即涪陵)之间辟了一条快道,全程两千余里,专门用来运送新鲜荔枝。

史书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她这一“必欲”下来,自己倒是饱了口福,下面的平头百姓可就惨了。修筑栈道的艰难辛苦自不必说,单是运送荔枝的苦差就使得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在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当年杜牧有感于唐玄宗荒淫误国,曾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讥讽此事。诗圣杜甫也有诗云:“忆昔南州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中,至今耆旧悲。”

唐玄宗的暴忝天物、穷奢极欲最终酿成马嵬之变,盛唐从此走向衰落。晚唐巨擘李商隐更有诗讥讽:“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一国之君最后却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保不住,只能怪皇帝老儿自己太过荒淫昏聩,以至于福祸相继,乐极生悲。?<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