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一百四十九章兵临城下(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九章兵临城下(29)(1 / 2)

 收复两淮后,陈大举率领一万精锐均州军骑兵迅速南下支援张贵围困张弘范,而郭平不得不留守扬州,一来两淮降军可不少,淮西庐州张弘范部将王惟义的降军将近四万人,淮南扬州又有黑杨的降军三万人,庐州还有夏贵老将军坐镇,但扬州解围,丁家洲打败,李庭芝就迫不及待与汪立信一起前往临安,余下将士又多是步兵,良莠不齐,就算是及时南下所起作用也不大,郭平不得不率领大军在扬州整训。()

郭平补充均州军骑兵一万人,又从其中抽调部分精锐,然后以抽调出来的均州军精锐为核心,以黑杨的三万降军为辅,再加上扬州兵作为补充,一共整训六万大军,按照原来的计划,这六万大军将会在均州军水师的协助迅速南下,前往救援临安。

但战局瞬间骤变,均州军右路总管吕武先是在建康城炸死了元朝数员大将,又与刘师勇在吕城抗击元军,拖延元军南下,于是郭平决定暂停前往临安的计划,按照他的情报所知,临安如今有宋军将近三十万,又有先前做好的准备,多他六万也不多。

虽然姜、许文德、苗再成、范友信、施忠等人非常着急,但李庭芝南下临安前已再三强调淮南以郭平为尊,郭平一味只是训练大军却迟迟没有行动,这几人都是心怀大宋的将领,实在是忍不住跑到军中大营,从校场里把郭平拉出来。

“郭将军,”扬州老将姜年纪大,众人以他为尊,而且姜与胡明伟率领三千精兵在城外与元军纠缠,也实在是打出了扬州兵的威风,姜虽是心急,但他是一辈的军人,拱手行礼道:“如今大宋风云莫测,战火连天,临安危在旦夕,为何我军迟迟未动?”

“若没记错,当初李大人南下之时,郭将军不是说了只要大军整训结束之后就率军南下,勤王临安?可如今都过了将近一个月,郭将军莫非有其他计划?”

“老将军,”看到众人联袂而来,倒有几分夺权的意思,郭平和张贵有不同的地方,就是郭平在禁军混了十几年,对人的戒备心要重很多,当初就与均州军为骨干,以降军为辅,扬州军在六万大军中只不过是占些许而已,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牢牢掌握这六万大军的大权。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整训时间有限,要想大限度发挥大军的战力,指挥顺畅,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肯定不能完成,以均州军精锐为骨干的好处就是能够大限度的把这些战力整合在一起。

郭平为人稳重,看到姜出面,耐心解释道:“张大人常言,计划比不上变化,所以行事不能一味按照计划行事,而是要根据变化再三思量而行。”

“正如老将军所言,大宋遍地战火,临安看似危在旦夕,所以我军需再三谨慎,”沉吟了片刻,郭平继续说道:“初时,确实定下了在水师的接应南下救援临安的计划。”

“但如今情况已有了变化,元军百万大军南下,再三分兵,突破常州防线之后,就算有阿里海牙水师接应,到达临安后兵力已不到二十万人。”

“然而,这半年来各地勤王之兵云集京城,临安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之众,并且由清惠公主、陈彦驸马主持练兵,半年虽练不出一支精兵,但守城肯定够也。”

“唯一缺少能够主政大局的将领而已,随李大人、汪立信汪大人、张世杰张大人、孙虎臣孙大人等回师临安,再者均州军出征之前已安排工匠向临安运送大量的守城武备,既有良将、又有兵卒和武备,临安看似虽险,但无忧也。”

“所以,我认为此时回师临安,虽能添几分战力,但无疑也失去了一个机会。”

范友信经过三年的锻炼,加成熟了几分,李庭芝还打算把范友信一起带到京城,没想到范友信拒绝了,他希望能够留在地方而不是困在京城,范友信沉吟片刻,道:“临安乃我大宋之基业,我等为臣怎能眼睁睁看着临安冒险,置皇上与危难?临安虽有大军坐镇,又有良将主持,但万事都怕万一,再说元将伯颜也非等闲之辈,我军即使不能前往临安,但是否需要在其他地方牵制元军?”

“范将军说得很对,”郭平笑了笑,道:“昨天均州水师指挥马邑将军已派轻舟前来,言水师迟后天就可以到达瓜州港口。”

“建康?”范友信突然灵机一动,指着南方,有些吃惊说道:“莫非郭将军欲取建康。”

“伯颜数万骑兵牵制在临安,吕文焕数万蒙古汉军被常州拖住,至于张弘范的十万大军自然有张大人伺候,如今建康城内仅有董士选率领的五万蒙古汉军而已,董士选这小欺负咱们扬州大半年,如今是秋后算账之时。”

“截断元军退路……”众人吸了一口冷气,综合各地的情报,心中不由慢慢计量:吕师夔三万大军前往荆湖,应该是有去无回了;张弘范领十万大军进攻独松关,张贵汇合陈大举的均州军骑兵,又有张世杰的三万大军相助,老将牛富坐镇,恐怕张弘范如今也是艰难;常州姚訔率领数万大军,又有猛将刘师勇、吕武等协助,恐怕也是有惊无险;如今再出兵建康,那么除了阿里海牙的水师外,南下的各部元军几乎被围困起来。

均州军水师马邑,众人心中又冒出了他来,他们虽还不知道均州军水师的战力,但以均州军骑兵推测,均州军水师战力定然不凡,因为范友信等人知道,均州军先有水师再有骑兵,再说水师一直有张贵的弟弟张顺统领,重视程度不在骑兵之下,若是均州军水师再去找阿里海牙的麻烦,元军不是退无可退,无路可退。

想到这里,众人越发觉得不可思议,元军百万大军来势汹汹,原本糜烂的局势,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前所未有的优势,万一、即使是万一、元军百万大军烟飞灰灭,伯颜、张弘范、阿术等将领战死沙场,那日后不就是可以过上一个安稳的日?

要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元军的骑兵纵横天下,但大元朝的猛将、大帅也起了关键的作用,襄樊时期一个阿术加一个张弘范,就把大宋折腾得半死,后来多了一个伯颜,南宋大局迅速糜烂,若不是均州军左右出击,恐怕此时临安都不一定能够保住。

众人看着郭平的眼神也是热切起来,郭平尴尬的笑了笑,道:“大军出征,定然要有人留在扬州,李大人南下之前已把扬州政事交给范大人,军事方面则交由施忠将军负责。”

“要知道我军虽收复两淮,但淮南和山东接触,山东的董士选虽率领大军南下,但难不保元朝看到伯颜身陷困境而派出援兵,除了海路之外山东便是好的选择,这份担可不轻啊。”

施忠和范友信都是较为稳重之人,或许这也是李庭芝让他们两人坐镇扬州的意思,两人虽从心底下期待南下,但无论是姜、苗再成都是军中老将,就算许文德,虽资质较轻,但却是一等一的猛将,两人倒不好说什么,再者也是李庭芝南下前定下的命令,范友信和施忠也只有坚定执行。

于是,除了范友信和施忠外,许文德、姜和苗再成等人都耐不住兴奋,他们留在了军营熟悉军务,四人明确了职责,又等了半天,到傍晚时分,郭平突然命令大军前往瓜州渡口,大军虽早已有了准备,接到出征的命令,还是不由兴奋起来,不过以均州军为核心重整训的军,秉承了均州军严密的纪律,到了瓜州渡口后立刻入住军营,瓜州渡口一下涌进了将近六万大军,竟然一点骚乱也没有,姜等人不由看得惊奇。

第二天,天还仅是蒙蒙亮,迷雾掩盖了如玉带般的长江突然间出现了一队战舰,密密麻麻的风帆几乎把长江掩盖起来,战舰上挂了一面旗帜,鲜红的“马”字即使在迷雾中也看得清晰,战舰很进驻港口,从楼船下走出一个约四十岁的中年人,来人正是均州军水师统领马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