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六十九章 丁家洲殇(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 丁家洲殇(9)(1 / 2)

 第六十九章丁家洲殇(9)

“呼”的一声,随着火折子燃烧,大火从江边升起,阿里海牙一愣,突然想起伯颜再三jiao代自己一定要想办法缴获宋军的军备物资,连忙指挥水师前往上岸,然而大火燃烧得很快,偶尔还有火yao的爆炸声,众人不敢靠近,只好看着数不清的军备和物质被大伙烧毁。()YZUU

“nainai的,实在是太可惜了。”阿里海牙恨得咬牙彻齿,对于他们这些只能就食于敌的客军,这一大批物质代表了什么,没有人比阿里海牙更加清楚。

“大帅别心痛,大宋富裕,就算一座城也有无尽的财富,”张弘虎对宋军汉人颇为理解:“汉人喜欢囤积财富。”

阿里海牙总算是安心了不少,汉人囤积财富他自然知道,只需一两个地主老财就能挖出数不清的金银珠宝和粮食,再说火烧成这样,连渣估计也不剩下半点,只好作罢,加紧时间攻击汪立信。

健康附近,汪立信脸色苍白,看着仅剩下的不到一百艘战舰,心如死灰,看着滔滔不尽的江水,闭上眼睛,纵身一跳。

“大人。”一双强有力的手紧紧把汪立信抱住,大声说道:“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人何苦自寻短见。”

汪立信看去,却是寡言的隋贵,他知道隋贵是张贵的部下,惭愧说道:“愧不听君劝告,如今水师大败,再也没有脸回朝廷。”

“那也不用死。”隋贵老实说道:“张大人常说,就算一个人的xìng命再没有用,但若是能够换鞑子一条xìng命,也是一份大功劳。”

“好死不如歹活,大局或许还有转机,就算是死也要拖上一个鞑子当做垫脚石,这不是比白白死去更加值得。”

隋贵一个粗鲁汉子,话自然说得不好听,但正是这直白的话让汪立信有几分心动,胜败乃兵家常事,好死不如歹活,自己留得残躯杀几个鞑子也好,然而丁家洲十数万大军烟飞灰灭,朝廷精锐损失殆尽,自己就算是死也难辞其咎。

汪立信苦笑,道:“丁家洲之兵,几乎集中了朝廷全部精锐,如今竟然损失殆尽,我汪立信是最直接的凶手,如今哪里还有面子见人。”

“损失殆尽倒也未必,至少张世杰张大人的骑兵就没事,鲁港一战不是立了大功。”隋贵真诚说道:“汪大人不如苟且偷生,若大势没有机会再死也不迟。”

想起偷得生机的骑兵,汪立信才有点安心,不过却更加惭愧,自己若是一早就听范天顺的话,避其锋锐再择时机和鞑子决战,这样不仅可以牵制鞑子,还可以让鞑子有所顾忌,然而这一切都迟了。

朝廷精锐,仅剩余张世杰三万骑兵,临安勤王之兵,是否真的能够抵挡得住鞑子数十万大军的攻击?汪立信一点信心也没有。

“大人难道忘记了,我家大人手中还有精锐的均州军呢?如今更是已经收复了两淮,bī得鞑子铤而走险,鞑子看起来是不可一世,但其中的危险并不少。”也不知道谁教隋贵说着一些话,按照他个人,恐怕有点困哪。

倒是提醒了汪立信,两淮已被均州军收复,若均州军此时南下,局势是不是会有一些变化?只要临安能够熬过这这几个月,看来也不是没有机会。

此时孙彰、汪麟又前往劝告,汪立信才打消了死亡的念头。隋贵带领汪立信及残余的水师回到基地,这是长江入海口的一处隐蔽的岛,离健康不远,但却一直没有被阿里海牙和阿术现。

“我等半年前就奉命前往两淮展,后来范文虎投降,阿术攻取健康之后,属下才来到这里。”隋贵惭愧说道:“大半年的时间,属下也就只展了这几百人。”

“不过幸好这都是健康当地人,熟悉健康情况,若是均州军要南下,至少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半年前就奉命前往两淮?”汪立信大吃一惊,道:“莫非张大人半年前就想到会有这种情况生?”

隋贵点头,又摇头道:“应该是吧,或许可能,不过属下不是很清楚情况,属下知道两淮至少有好几十队像属下这里的队伍,这或许也是均州军能够迅收复两淮的原因之一吧。”

汪立信暗中吃惊,不过也对张贵抱起了一丝希望,两人又说了一会,范天顺却回来了。范天顺一把火烧了6上物质之后,趁1uan顺江而下,一路上竟然没有遇到一个鞑子,想必鞑子也被打1uan了,很困难才能收拢部队。

“大人,属下一路上所见,有不少失散了的兄弟,不如悄悄派船收拢散兵。”范天顺低声建议,仿佛是怕引起汪立信的伤心之事。

汪立信自然同意,连忙请隋贵派出船一路沿江而上,迟疑片刻,问道:“范将军,汪某愧不听君言,如今兵败芜湖。”

“大帅言重了,”范天顺连忙拱手说道:“末将在健康,还不是被阿里海牙打得抱头1uan窜,胜败乃兵家常事,张大人曾经说过,只要能够保存xìng命,就算是什么也没有剩下,他也有把握东山再起。”

“败了就败了,但是一时的失败不等于永远没有机会,芜湖虽败,但是所有的行军物质都已被属下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鞑子除了得到一些烂船之外,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

“什么?芜湖的物质都被你烧得一干二净?”汪立信吃惊的看着范天顺,单是粮食就足够数十万人吃上半年,这把火烧得也实在是太心痛了吧?

“那是当然,难道要把这些物质留给鞑子?鞑子如今就食于宋,我们能减少一份粮食,鞑子就有一个人挨饿。”范天顺认真说道:“说什么也不能给鞑子留下这些粮食。”

汪立信也点了点头,又过了两天,沿江收拢散兵,竟然还有五千余人,这些人或是乘坐船而逃,或是抱着木板漂浮,又或是爬上了江边,但看到收容散兵的战船后,又毫不犹疑来到了汪立信身边。

汪立信看着这五千人,忍不住伤心:“汪某对不起兄弟啊。YZUU”

众人死里逃生,自然多了几分宽容,然而这五千人岛怎么还能养得起,于是隋贵提议道:“既然两淮已恢复,李庭芝李大人一直死守扬州,听说均州军也还留在扬州,不如汪大人率军前往扬州,请均州军出兵南下相助,如何?”

汪立信也点头,道:“老夫和李庭芝尚有几分jiao情,说不定李庭芝会收留,老夫一定把丁家洲实情告之均州军,恳请均州军南下。”

隋贵、范天顺有点不忍,但不知道怎样劝告,于是通知瓜州渡口的隋宇,均州军收复扬州之后,派隋宇防守瓜州渡口,战船虽没有几艘,但阿里海牙跑得快,给他们多少也留下了几艘。

隋宇大吃一惊,连忙派人前往扬州,等汪立信来到瓜州渡口,李庭芝竟然亲自前来迎接,两人见面,汪立信惭愧:“祥甫,老夫真是丢尽了大宋的面子啊。”

汪立信虽然比李庭芝大将近二十岁,然而李庭芝在朝廷名声不,汪立信和他平辈相jiao,两人都是慷慨之人,故此相熟。

“诚甫,”李庭芝连忙说道:“诚甫为朝廷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祥甫不及也。”

此时郭平的伤势已经好了很多,见汪立信有点失落,连忙过来见面,如今他不再是三年前那个只会说些jī扬不服气的愤青,他是均州军副将,收复两淮,功劳放到哪里都是顶天了。

汪立信这才回过神,和范天顺等人细细把事情给郭平、陈大举等将领说了一遍,郭平沉yín片刻,道:“看来大人一个人恐怕应付不过来,我等还需择日南下,以助大人一臂之力。”

汪立信自然同意,只是阿里海牙还是纵横长江,若是阿里海牙水师一日还没覆灭,郭平也没有把握,若是仅靠船偷偷momo,不知何年何日才能渡江,再者人过了还好,物质和辘重呢?

更重要的是均州军以骑兵立身,若是人过去了,战马又没有办法过去,而且也找不到登6的地方,总不能再回到安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