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十章危在旦夕(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危在旦夕(10)(1 / 2)

 第十章危在旦夕(10)

扬州城外,董家军大营一片宁静,虽还没下雪,但是冬日的阳光,让人几分懒洋洋的提不起半点精神。(.K6UK.CO

天气越发冷了,董家军又不比真正的méng古骑兵,他们常年生活在大漠,忍受风沙,但是董家军在山东,气候宜人,吹着海风,吃着海鲜,如今出征几个月,心中自然就有了几分怨言,等阿术大军走后,董家军又变得懒洋洋起来。

这还不算,更重要的是打了扬州几个月,还是跟以前一个样子,唯一变化的就是墙壁之上,城墙之下,黏上了一层黑乎乎的东西,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无数苍蝇和蚊虫围在这些黑乎乎的东西周围,大口大口吃的美味,这是鞑子留下来的血迹,当然也免不了hún杂了守军的血。

“吕大人,阿术大人有意抽调部分汉军南下,不知吕大人意下如何?”董士选给吕文焕倒了一杯茶,把茶杯推到他前面,这是山东崂山的名茶景阳春,喝起来有几分阳光的味道。

吕文焕道了声谢,然后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点头道:“如今朝廷对南方用兵,骑兵精锐兵力不足,抽调汉军南下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毕竟这是一场关于命运的战争,伯颜丞相野心很大,吕某思疑,丞相会不会准备一举拿下大宋。”

董士选鄙视看了一眼吕文焕,你***以前毕竟也是大宋的一份子,现在听你小子说话怎么倒有点幸灾乐祸:“这倒是一件大功劳。”

“只是,董某为了扬州而来,若是轻易放弃,倒有几分不情愿。”

“吕某知道董大人的意思。”吕文焕笑了笑,道:“董大人不就是为张贵而来。”

“伯颜乃朝廷重臣,计谋出众,初时吕某也没想到伯颜会直接举兵南下。”吕文焕尴尬笑了笑,道:“如今朝廷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若大军南下,董大人还怕张贵不被吸引过去?”

“你是说那人不会救援扬州,反而会救援临安?”董士选看着吕文焕,问道:“扬州李庭芝李大人可是那人的恩人。”

吕文焕心中鄙视了他一番,摇头道:“董大人恐怕不知道,就算是张大人此时要过来扬州,李庭芝老家伙知道后,还是会让他前往京城。”

“前段时间的勤王之令,吕某也认为李庭芝会突围南下,吕某对李庭芝认识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他应该是这样的人。”吕文焕疑huò说道:“然而李庭芝并没有出兵?吕某就思量,扬州城内恐怕有能人相助,甚至有可能是张贵一早派过来的人。”

“吕大人是说,我们打了两个月,算是白打了?”董士选不服气问道。

吕文焕点点头,道:“你看扬州,调动有章节,守城有条不紊,用兵有度,昨天吕某看了一下,守城之中不仅有精锐的守军,也有厢军,甚至还有部分乡兵。可见扬州正在有意识的训练新军,如今扬州已是肯不掉的硬骨头,等新军成长起来,恐怕扬州更不是我等可以攻下了。”

“前不久吕某派遣探子进城,还不到半个月,城内就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显然这些细作都已被李庭芝杀了,或许是抓了起来。”

“显然扬州还没有出尽全力啊?”

“嘭”的一声,董士选狠狠敲了敲茶几,怒道:“张贵,老子与你之仇不共戴天。”

“吕大人意下如何?”

吕文焕略微得意的看了看董士选,吕文焕毕竟是军旅出身,又守襄樊数年,到了扬州后不久就发现扬州城并不容易攻破,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守城之人的本领绝对不在李庭芝之下,无论是强攻,还是偷袭,扬州都没有lù出半点漏洞。

就算是探子进城,刚开始几天好消息不断,毕竟他吕家在军中威信不低,也有不少人得过他吕家的恩惠,然而再过几天,越老越少探子有消息传出,就算零星得到的消息无一不是:城内守卫森严,不得自由行动,白天夜里都实行宵(禁),城内各地岔口、大街小巷都有乡兵驻守,又有官吏协助。

后来,就完全失去了联系,吕文焕得知,扬州凭借他和董士选,不一定可以拿下来,除非有méng古骑兵相助。

此时,阿术又令董士选、吕文焕抽调兵力南下支援战事,吕文焕就计划索xìng放弃扬州,和董士选商量南下之事。

“扬州兵力不祥,但精锐约有三万,又有厢军、乡兵,算下来说不定有十万之众,若是我扬州抽调兵力南下,扬州之事就算功亏一篑了。”

“万一扬州解围,李庭芝难道不会袭击我后军,断我后路?”

吕文焕点头,道:“董大人之言颇有道理,所以抽调的兵力一定要有一个限度。”

“既能够困守扬州,又要能够给阿术大人以助力。”

######

扬州城内,虽然城外的战斗打得jī烈,城内却是越发稳定了。

随着乡兵训练越发有素,官吏对城内的管理也越发熟练起来,虽然有探子扰乱,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就像偌大的湖水中丢下一颗小石头而已。

只是随着冬季的来临,终究是给百姓的生活添了不少麻烦,一些常见的柴火,甚至商铺里的桌子、凳子、椅子等可以燃烧之物也收集起来。

均州铁器铺的工匠,制造了一种可以供热的铁器,各地的老人、小孩都集中起来,每天做饭时散发大量的热气,这股热气把水烧开之后可以保证一整天的热量,就在灶膛不远的大房子里,一整天都是暖和和的。

小童的书院也搬到了附近,既是上课的地方,又是读书的地方,不少老人没事做,也跟着认识了不少字,倒也让人觉得奇怪。

精锐的守军、厢军和乡兵不停轮换,或是交叉使用,厢军、乡兵的成长之快让李庭芝吃惊,战场是锻炼人的地方,这话果然有些道理。

“要使一个人成长,就让他参军,若是想一个士卒成长,就让他上战场。”李庭芝觉得张贵说的话还真有几分道理。

苗再成觉得负责后军的乡兵越发吝啬起来,往日弩箭是随便用,现在倒是经常吩咐,让将士们瞄准了再射,就算不能够一箭双雕,也要双箭一雕吧?

每逢大战之后,鞑子的盔甲甚至衣服都脱了下来,还有专门收集弓箭武器的乡兵,用绳索垂下去,把能用的一切东西都收集起来,甚至连断了的大刀,蹦了牙的武器都收集起来,然后不知道送到哪里。

苗再成有几分担忧,找了一个机会问范友信:“老范,城内是不是军备紧张了?”

“为什么?”范友信看着苗再成,奇怪问道:“老苗你怎么啦?弩箭不是够用吗?大刀不是经常给你换新的吗?还有盔甲,破损的地方不是随时给补上吗?”

“你没看到?负责打扫战场的后军,比乞丐还要吝啬,什么东西都扫精光,老子若不是知道他们身份,还以为怎么来了一群捡破烂的奇怪呢?”

范友信笑了笑,道:“那是均州铁器铺和葛氏裁缝店请来的雇员,他们收集铁器布料,给城内制造武器、盔甲和一些必需品。”

“官府先记账,等鞑子退军后跟他们结账,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乐意了,估计是闲着也是闲着吧?找点事做也好打发时间。”

“这不是发战争财吗?”苗再成有点不乐意说道,按照他的意思,百姓都是忠君爱国的,帮忙干点小事怎么还要钱呢?

范友信笑了笑,道:“银子算得了什么?给他们算银子还是李大人主动要求的呢?当然也可以让他们免费干活,但是毕竟时间长了,人心不稳嘛。”

“别说百姓,就连将士出战,还不是一样要给钱?给饷银,给赏银,给得恐怕比他们还多吧。”

“这倒是。”苗再成不由点了点头:“老范,你看鞑子这两天又要做缩头乌龟了,是不是真如李大人说的那样,鞑子要抽兵南下了?”

“只要大人说一句话,老苗我就杀出城,就算是死,也要拖住鞑子不能南下。”

范友信细细擦了擦头盔,等可以照出人样子之后,才道:“姜老将军拨了头彩,许文德接应,我等只要把扬州城守住,李大人自然会有吩咐。”

“京城的事,不是我们可以担忧,就算是担忧也不是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