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五十三章 淮左名都(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三章 淮左名都(19)(1 / 2)

 第五十三章淮左名都(19)

“闫老,你来得正好。()”这两个月,李庭芝忙得不可开交,看到老户曹走进来,连忙招呼道:“昨天老夫看了吏曹的案件,户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叫做萧雅的官差?”

“老夫不是一再强调,现在官府开支不够,能少用官差就少用官差,现在各个曹司都在减少官差,闫老怎么还要多加人呢?”

“祥甫,”老户曹知道李庭芝的为人,笑了笑,道:“这人是老夫的亲戚……”

看到李庭芝脸色大变,连忙道:“玩笑之言,祥甫莫要生怒,祥甫先看一下上个月户曹司的收入。”

“什么,比前一个月多收了七万多两银子?”李庭芝双手一抖,账本竟然掉到了地上。

“闫老,你,你这不是杀鸡取卵吗?一个月多收了七万多两银子,该会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啊,扬州、扬州好不容易才略有发展,恐怕……”

“这是杀鸡取卵啊,七万多两银子,老夫这两年的功夫,恐怕就败在闫老手中了,可惜啊,可惜啊。”

“大人,”老户曹这时才明白李庭芝所说的意思,忍不住骂道:“这么多年了,祥甫还是这样的急脾气,难道就不能等老夫说完吗?”

“扬州就在你脚下,祥甫你上个月,可曾见扬州有丝毫的不安?民众安居乐业,商业繁忙,可有丝毫动荡的样子?”

李庭芝尴尬的挠了挠头,连忙给老户曹倒了一杯茶,拱手道:“在下鲁莽,还请闫老莫要放在心中。”

等老户曹平静下来,李庭芝忍不住问道:“闫老,这,这是怎么一回事?一个月多收七万多两银子,扬州厢军的事就好办很多了。”

“这钱,这钱倒是及时雨啊,只是,只是……”

“放心,老夫这么多年的为人,大人还不清楚吗?”老户曹拍了拍胸口,道:“这钱绝对来路正常,再说老夫这一大把年纪,想要坑蒙拐骗也没有办法啊。”

“高邮到扬州的路不是开了两个月吗?李大人可不知道,自从高邮的路修通之后,来自江陵、均州的商人大规模进驻,给扬州带来了许多新的货物。”

“修好的路,又通了马车,越来越多的百姓涌进扬州,他们买东西,吃饭、住店,这些都会带来银子啊。”

“江陵、均州的商人?”李庭芝恍然大悟:“是的,是的,老夫记起来了,确实有这么一件事。”

“当初张贵这小子跟在下说过,老夫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知道怎么的就答应了。”

“当初还以为张贵说着玩的呢?谁能想到,扬州离江陵这么远,道路又不通畅,他们怎么就真来扬州了?”

“商人逐利,扬州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盘菜,谁都想伸筷子。”老户曹这两个月倒学了不少学问,说话也有一套。

“那,那他们之前怎么就不过来扬州?”李庭芝好奇问道。

老户曹沉思了片刻,道:“老夫曾经听说,江陵的商人,都是从均州起家,他们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才积累起足够的资本。”

“扬州,是他们扩张的第一站,想必张大人背后答应了他们什么条件。祥甫没看到,扬州为了修路,向张大人借了好几十万的银子,可是张大人竟然不收一分利息。”

“老夫不是怀疑张大人的好意,大人想必也知道,来自均州黄家的商队把高邮的地方特产运到各地,当然大部分是运回江陵,而来自均州的葛氏裁缝店、均州铁器铺、均州柴火店,他们所销售东西几乎都是在江陵或均州生产。”

“这样一来,一进一出,恐怕张大人也赚不少钱啊?”

李庭芝听得不由咂舌,想不到一件如此简单之事,竟然给张贵弄出了这么多名堂,看李庭芝神情平静下来,老户曹笑道:“至于那个叫做萧雅的官差,大人从名字上看难道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萧雅,萧雅。”李庭芝念了两遍,摇头道:“闫老就莫要考老夫了,一个名字而已,老夫能看出什么呢?”

“祥甫,不瞒你说,萧雅是我们扬州第一个女官差。”老户曹颇为得意的看了一眼李庭芝,见他一脸平静,疑惑问道:“祥甫难道不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吗?”

李庭芝笑了笑,道:“别忘了,张贵那小子,均州早在两年前就有了女官,老夫早已见怪不怪了,不过闫老你能破格提拔一个女子,恐怕这人必然有过人之处。”

“唉,倒是老夫大惊小怪了。”老户曹自嘲,笑道:“这多收的七万多银子,除了因为江陵的客商大规模涌进来之外,就是这个小妮子的功劳。”

“大人刚才没有发现,这账本看起来不是更好了吗?简单、简洁、看起来非常舒服。”

“老夫,老夫刚才没有细看。”李庭芝倒有几分不好意思,刚才他一看到多收了七万多银子,就忍不住生气。

“那大人得好好看一下。”

等李庭芝看完,也不由叹气说道:“此人果然是天纵之才,难怪闫老会破格,若是整个扬州的账本都是这样,户曹司可省下不少功夫。”

老户曹摇了摇头,道:“这小妮子,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只不过在均州书院学了两年算术,是均州的定点培养出来的学子。”

“何为定点培养?”李庭芝更加奇怪了,张贵这小子神神秘秘的,这两年在均州可是做了不少功夫:“均州凭什么两年,就能培养出这么一个大学问之人。”

“就是由商家出钱,均州书院出先生,招收一些家境贫穷的学子,让他们专门修学算术、医药、工匠等学问,等学成之后就要为这些商家工作两年,两年后重新签订契约。”

“那就是说,这些学子除了算术、医药、工匠外,其他所懂不多?”李庭芝也有点吃惊:“这些商家怎么就愿意出这笔钱了。”

“正是如此,这个小妮子也是,除了算术外,其他所懂并不多。”老户曹点头道:“听这小妮子说她在均州书院两年,每个月可以领到一两银子补贴。”

“这些商家亏不亏老夫就不知道了。不过仅是第一个月,梁雅就为扬州多收了七万多银子,就算没有这多收的银子,这账目清晰、简单明了,必然会少去很多其他损失。”

“两年算下来,这些商家才给了二十四两银子,说不定这些学问有成的学子,一个月就问他们减少二百四十两的损失,这笔生意,别说其他人,老夫也愿意做啊。”

“只是有一件事,还请大人斟酌。”

“闫老,何事?”李庭芝不由暗中惊叹张贵的手段,仅是出几个先生,就能够为江陵和均州带来了用之不尽的有学问之人。

“这小妮子乃是老夫从葛氏裁缝店扬州分店抢过来的,可是按照葛氏裁缝店朱掌柜所说,这小妮子第一个月就可以领十七两银子的报酬。”

“这么高。”李庭芝大吃一惊,要知道一个县令,拿到的饷银也不过是12两,好一点的县可以拿到15两,当然做官有做官的好处,其他报酬还没算上:“那闫老的意思?”

“以小妮子的能力,算20两银子一个月也不算多。”老户曹建议道:“不过以小妮子的资历,若是拿20两银子,恐怕不服气的人多得很了。”

“老夫知道江陵、均州都有一种叫做荣誉参谋的官职,这种官职的饷银也是可大可小,李大人不妨参照一下。”

“荣誉参谋?”李庭芝这两年虽说关心张贵,可是并没有干涉他的官员任命,而且也没有能力干涉,陆秀夫给他书信,也多是谈到地方的政策,更多的是私人事,也没谈到官职的设置。

“听说是为官府提供意见和建议,在某一个领域有一定才干之人,无论老农还是工匠,只要有一定才干的人都可以任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