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四十九章 淮左名都(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淮左名都(15)(1 / 2)

 第四十九章淮左名都(15)

天,朦胧之中,黑夜仿佛给大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老林家,是林平乡数一数二的大屋,其实这所谓的大屋,也不过是三进房子,老林就住在房子最里的房间。

“老爷,天还没亮,你怎么又开始折腾了。”林夫人虽已年过四旬,但是也别有一番成熟的滋味,昨天老林入夜之后就辗转反复,怎么也睡不着,林夫人只有使出全身解数,把老林同志服侍到半宿,可怜老林已年过五十,哪里经得起林夫人如狼似虎的折腾,总算是睡了过去。

“夫人,今天不是扬州到高邮的官道开通了吗?他们黄家的商队昨天就驻进了乡里的驿站,老夫这不是想赶早,把双黄蛋买一个好价格。”

“这双黄蛋的价格不是早就说好了吗?”林夫人嗔怒道:“再怎么早,还不是那个价格。”

“夫人,那可不一样,咱们林家的双黄蛋,在高邮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咱们的双黄蛋好,还有就是我们家的双黄蛋,赶的就是一个时间,咱们早点送过去,黄家买的鸡蛋就新鲜几分。”老林认真说道:“黄家的生意好了,咱们林家的双黄蛋就不愁销路了。”

“行了,奴家说不过你。”林夫人只好伺候老林起床,然后把小儿子叫醒,让他赶紧把昨天和前天的双黄蛋准备好,不买三天蛋,这是他们老林家数十年来的规矩。

“爹爹,大前天剩下来还有十几个,这几天天气好,我看没有什么影响。”小林低声说道。

“啪。”老林大巴掌刮过去,怒道:“要爹爹给你说多少次?三天,三天是我们老林家双黄蛋的底线,超过了三天的双黄蛋,一定不能出售。”

“他们又看不出。”小林不服气说道:“为什么我们老林家养这么多鸭子,生这么多鸭蛋,为什么我们就只能吃那些卖不完的双黄蛋,孩儿从小到大都是这样。”

老林默然,苦笑道:“今天过后,咱们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了。”

老林最终没有带那些卖不完的双黄蛋,小林也不再说话,挑着双黄蛋跟在年老的父亲身后,大哥从小就梦想军伍生活,等他十八岁那天,偷偷的跑了出去,第二年写信回来,说已在扬州从军,让爹爹不要担心,这些年偶尔才来了一封信,也不知道现在是生还是死。

二哥从小就读书,前两年听说去了均州书院求学,这两年也没见回来,但是书信不少,书信中说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那个地方充满了友善,充满了和平,生活富裕,百姓富庶,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父亲年老,家里就只有自己一个壮丁,十几年前,家里还能养几个佃户,现在连佃户也养不起了。

“爹爹。”走到半路,小林忍不住说道:“孩儿,孩儿想去均州看一下二哥。”

老林愣了一下,却不说话,脚步有点踉跄,连这个最年轻的小儿子,难道也要离开自己?

又走了一会,老林实在忍不住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过去?”

小林迟疑了片刻,道:“还不知道,只是问一下爹爹,爹爹若同意就去,若不同意,不同意……。”

“嗯。”老林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还是这个最小的儿子最孝顺了,平日地里的话基本都是他一个人干活,还有八十多只鸭子,这可是一份不轻松的活,自己年老了,夫人虽然还年轻一些,可是从小就不干活,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可怜小儿子从小就下地帮忙干活,大哥不孝顺,早早离开了家,二哥一心只读圣贤书,手无缚鸡之力,只是辛苦了他,想到这里,老林忍不住说道:“爹爹现在也有了点闲钱,本来想多养几只鸭子,不过兴儿若是想去均州,爹爹就请一两个人乡里帮忙,反正也不差那点钱。”

“爹爹,孩儿不孝。”林兴抱歉说道。

到了驿站,天刚放亮,然而黄家的商铺前已有一两人在等候,老林仔细看了一下,收购的都是高邮各地的特产。

黄家那个富商,正在招呼众人,见到老林,亲自迎出来:“林老爷子,早啊。”

“还好,还好。”老林笑了笑,道:“这是在下小儿子。”

“林小哥,一路辛苦了。”富商礼貌十足,把两人迎进驿站里面,随后有一个妇人接过林兴的双黄蛋。

“那就开始了。”富商问道,果然是生意人,礼仪虽足,但却不浪费时间。

“行,不耽搁老爷的时间。”老林笑了笑。

不一会儿,妇人轻声道:“一品双黄蛋172个,一品三黄蛋8个,极品双黄蛋3个,极品双黄蛋1个。”

“一品双黄蛋50文一个,一品三黄但100文一个,极品双黄蛋100文一个,极品三黄蛋300文一个,刚好是十两银子,还请掌柜核实。”

“行了,行了。”黄掌柜笑了笑,道:“林老爷子不错,都是一品以上,这些鸭蛋我们都要了,还望日后林老爷子保证这样以上的质量。”

“这是十两银子。”黄掌柜拿出一锭银子,交到黄掌柜手上,认真道:“林老爷子果然是守信之人,那一百两银子算是老夫借给林老爷子扩大规模之用,等到林老爷子有了钱再归还我黄家商队便可。”

老林自然感激万分,就连林兴也暗中赞叹,想起二哥在信中说起黄家商队的发家史,果然是守信之人。

等两人走出驿站,发现平家也来了人,平小伙也是亲自带队,带着他的娘子一起,老林得了银子,心中欢喜,见了平小伙,笑道:“平小哥来得也很早啊。”

伸手不打笑脸人,平小伙也好生还礼:“林老爷子这不是更早吗?”

老林一天赚了十两银子,想起终于可以大方请乡里帮忙,心中也高兴了很多。

“咦,爹爹。”林兴拉了拉老林,惊奇说道:“那,那不是马车。”

“马车有什么奇怪的?”老林摇了摇头,想当年自己家里富裕之时,也是有马车伺候,想不到这个出生最迟的小儿子,竟然连看到马车也大惊小怪的了。

“爹爹,不是,你看马车还写着一个牌子呢?”林兴兴致勃勃的拉住老林,道:“爹爹看到了没有?高邮到扬州,每人一百文钱,早发夕归,概不误时。”

“哦?”老林看去,果然看到一辆新净的马车,上面还挂着一个牌子:王王氏马车行。

“莫非是王氏马车行的扬州分行。”看到爹爹疑惑的看了自己一眼,林兴高兴说道:“二哥信中说过,这王氏马车行是均州军退役士卒王磊所开,想不到竟然来到了扬州。”

“那就是说这马车行应该信得过。”老林问道。

林兴点了点头,道:“二哥来信经常说道呢,应该还好。”

“爹爹,要不咱们也去一趟扬州。”林兴看老林若有所思,哀求问道:“孩儿从小到大没去过扬州呢?”

“再说娘亲有好些年没换衣服了,娘亲为了咱们也苦了这么多年。”

说到夫人,老林倒是心软了,要知道林夫人乃是扬州的世家女儿,要不是当初自己家里也有几分光鲜,她怎么也不会嫁到高邮。

想不到过了几年,自家就开始破落,在家里原是大小姐的林夫人,也不得不亲自下厨、把三个娃娃拉扯大,还真不容易。这时马车上的车把子大声吆喝:“乡亲们,最后两个位置,高邮到扬州,早发夕归,再迟就要等明天了。”

“我们两个人。”老林和平小伙一起开口。

车把子为难的看着两人,不好意思说道:“两位客官,实在不好意思,只有两个位置了。”

“林老爷,还是你们先去吧。”正当老林卷起袖子准备和平小伙争辩时,平小伙笑道:“我们明天去也可以,再说我们今天还有点事,其实是走不开。”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老林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平小伙笑了笑,道:“没事,都是乡里乡亲的,林老爷就别谦了。”

老林道了谢,和林兴上了马车,马车只有六个位置,乡里乡亲都认识,老林都打了招呼,最后聊了一会,发现每人收入都不错。

这是特制的马车,由于位置少了很多,跑起来要快很多,而且马车装了四个轮子,也增加的稳定性。

路修得很好,每一段路都用大锤认真敲打过,吃不完的饭菜给服役的民壮增加了不少力气,一百文一天的饷银,压得他们心慌沉重,拼命的干活才能让他们拿银子拿得更加安心。

马车很稳,跑起来虽然快,但马车上的人竟然没有半分不舒服。老林也安下心来,据说车把子也是均州军的退役士卒,都是战场上实打实出来的骑兵,赶马车只不过是他们的小把戏而已。

等老林安下心来,才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林兴手中拿着一份报纸,正有滋有味的看着呢?

“扬州日报?”老林忍不住凑过头,报纸上四个大字看起来非常舒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