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四十一章 淮左名都(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淮左名都(7)(1 / 2)

 第四十一章淮左名都(7)

陆秀宗是张贵的心腹,真正的心腹,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关系就是因为陆秀夫,在峰贴峡时,张贵已经足够放心让他独当一面,后来才调回均州军。()

不过也是峰贴峡的那段经历,使得他能够迅速成长为均州军中仅处于张贵、郭平之下的大人物,他年纪虽小,可是文武双全,他不像张贵他们领兵,满嘴都是脏话,他带出来的兵,有点文质彬彬的感觉。

可是他带的兵,战斗力在均州军仅存于张贵的护卫队、均州军的第一指挥使。众人不明白什么原因,可是陆秀宗自己却清楚得很。

“为什么而战?”这是均州军成军时,张贵当时问陆秀宗的一个问题,正是这个问题,使得他率领的第二指挥使成为均州军的骁勇。

“为仇恨而战?”张贵仿佛自言自语说道:“世界上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既然有侵略就有反抗,就必然会有仇恨,为仇恨而战,这个理由不错。”

“为生存而战?”张贵看着陆秀宗,莫名其妙笑了笑:“太宗时期,我汉人声威直达北方荒凉之地,即使是莽莽原林中的女直人,也畏惧我大宋如虎。”

“然而高宗北狩后,只余半壁江山,虽大规模开发两广,但人口越来越多,少者人不过亩地,如何能生存下去?”

“蒙古鞑子杀人如麻,以人头为功劳,铁骑之下百姓忐忑不安,如何能生存下去?”

“为公平而战?”张贵喝了半杯水,侃侃而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足之地,朝堂之上,相公一句话就可以让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而百姓人微言轻,权力和金钱并不冲突,但是公平正义何在?”

“莫非是为了良知而战?”张贵继续说道:“社会崩溃,良知泯灭,没有信任诚信、没有道德良知、没有应有的关怀互爱,只有猜忌、算计、斗争。”

“人的良知,支撑了家族,支持了国家,支撑了社会,是这个社会之所以存在的奠基石,为良知而战,这个主意非常不错。”

“为真理而战?失去了公平正义、没有了道德良知,真理何在?

“不,我们首先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战。”张贵看着陆秀宗,他很喜欢这个倔强的年轻人,他不愿意这个年轻人走向歧途:“大宋要生存下去,首先是我们自己要生存下去,只有保存了自己,才有将来,才有可能。”

“然而,我们还为了家庭而战。”张贵怜悯说道:“我们要学会对父母的承诺,并践行若言,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人,保护我们的妻儿,保护我们的爹娘,有人或许要说这是朝廷的职责,可是没有千千万万的家庭,如何组成了朝廷,没有千千万万的你,如何组成了军队。”

“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谁来保卫它。

“最后,还要记住一点,我们为了团队而战,均州军、甚至于大宋军队,他们都是一个团队,一双筷子很容易就折断,可是十双呢?一百双呢?”

“我倡导个人主义,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团队。在战场上,我可以为任何一个士兵挡住弩箭,因为我知道别人也会这样,三个人为什么可以打赢一个人?因为三个人有六只手,可是三个人为什么可以打赢一队人?还是因为三个人六只手,但是对方还是双手。”

“百姓。”张贵严肃说道:“只有百姓,才是你们最后的依托,无论何时都要以百姓为基准,想百姓所想,做百姓所做。”

“你看均州,你看江陵。”张贵自豪说道:“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有书读,茶余饭后还可以到图书馆看书,到广场看戏。”

“不是老子自夸,只要老子说一声,我要人,他们出人,我要钱,他们出钱,因为他们知道,我能保护他们,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这就是百姓的力量。”张贵指着规模巨大的象山大学:“单凭官府的力量,若想修建这么如此巨大的建筑,物质不计其算,银钱更是夸张,可是君诚何曾见过我出一分钱,何曾见过官府出一分钱?”

“这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就是他们的力量,远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大得多。”

陆秀宗指挥使,三百人,每一个人都识字三千,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小册子,名字就叫做:为什么而战。

所以,当他们踏上征途时,他们没有任何迟疑,没有任何退缩,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而战。

曾经有士兵问:“陆大人,你不怕死吗?”

陆秀宗迟疑了片刻,点头道:“怕死。”

“当初在峰贴峡寨,死亡几乎每天相陪,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理念使得自己支持下来,反正就这样过来了。”

“后来,跟从张大人出征,还是每天都面临死亡,甚至在攻占正阳时,死亡从来没有离自己这么近,可也是这样过来了。”

“每当我害怕时,想起张大人给我说的话,我就会忘记一切。”

“陆大人,你投笔从戎,何曾后悔过。”另一个士卒低声问道。

“不。”陆秀宗笑了笑,道:“我大哥陆秀夫,你们都认识,我曾经问他,你希望你现在是什么人。”

“大哥犹疑了片刻,笑道,我希望我现在就是你。”

“因为,我可以为我自己的而战,为大哥而战,为大宋而战,我面临死亡,但是他们却享受安详,这就是我的希望。”

从此以后,第二指挥再也没有人问陆秀宗这些的题,新来的新兵蛋子,首先会被老兵上一课:“你以为你是谁?我们大人是陆秀夫的弟弟,你呢?”

“我们大人会自己而战,为大哥而战,为大宋而战,你呢?”

陆秀宗是张贵的亲信,绝对的亲信。张贵是李庭芝的亲信,绝对的亲信,要去山东,除了走海路之外,还可以经过李庭芝的淮南潜入,走海路虽然要远很多,但是却安全很多,走陆路虽然进很多,但是却处处有危险,而不幸的是,他们就是没有时间。

“李大人,张大人请李大人保重身体。”陆秀宗递给李庭芝一个单筒望远镜,道:“这是千里眼,张大人让我一定要亲手交到大人手上,还建议李大人不能交给任何人,特别是置制副使朱焕。”

李庭芝不由抽搐了一下,张贵看人特别准,当初他还在均州时就已猜出襄樊的吕文焕生有反骨,朱焕是他身边的猛将,是扬州的副将,是朝廷的置制副使,不会连朱焕也有问题吧。

李庭芝接过所谓的千里眼,陆秀宗教他用法,李庭芝不由暗中佩服,心中清晰的知道这个所谓的千里眼对日后战争的重要性,不由赞叹:“矮张匪夷所思,果然神人。”

李庭芝让陆秀宗主宾坐好,他倒也不客气,要知道陆秀夫就是他提ba出来,自己又是陆秀夫的弟弟,这样又多了一层关系,李庭芝给陆秀宗倒了一杯茶,才问道:“君实怎样了?他最近来信少了一些。”

“忙。”陆秀宗苦笑,道:“张大人在江陵搞了无数实验,又要搞什么百姓议政,大哥每天都忙过不停,就连在下也没空见面。”

李庭芝皱了皱眉头,道:“你们家张大人也太能折腾了吧?什么百姓议政?”

“就是让老百姓给官府提意见。”陆秀宗兴奋说道:“各地百姓推选出代表,这些代表集中到江陵,然后参加官府组织的会议,畅所欲言。官府不不能不能追究,百姓合理的要求,还要去执行。”

“哦?如此一来,官府不是受到百姓监管和牵制?”李庭芝叹了一口气,道:“想当初君实忠厚老实,想不到现在也跟矮张一个样子了。”

李庭芝还有什么话说呢?一个是他一手提ba出来的将才,一个是他一手提ba出来的俊才,他唯有叹气。

“张大人这次派你前往山东,你可有什么打算?”李庭芝转移了话题,山东才是他面临的最大威胁。

“王大超凭一己之力扰乱山东,乃大功也,却是不知道你们家张大人怎么还要换他回去。”

陆秀宗把张贵的话给李庭芝重复了一遍,李庭芝愕然,看着陆秀宗,疑惑问道:“你们家张大人怎么就知道这么多事?老夫在扬州多年,也未曾听过山东路竟然还有这样的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