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二十九章缔造江陵(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缔造江陵(9)(1 / 2)

 第二十九章缔造江陵(9)

陆心源是陆家的后人,陆贺先生有六子:九思、九叙、九皋、九韶、九龄和九渊,均学识渊博,号称“陆氏六杰”。()九思,字子疆,中举后封从政郎,著有《家问》,为陆氏治家准则,也就是家规。

九叙,字子仪,善于持家,以经营药铺为业,供全家各项费用,公正通敏,时人称为五九居士。九皋,字子昭,举进士,授修职郎,文行俱优,率诸弟讲学,学者称庸斋先生。九韶、九龄、九渊并称“三陆之学”,皆导源于九皋。

而陆心源正是陆九皋的后人,陆九皋是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三陆”的启蒙老师,可见陆九皋亦非平常人等。甚至可以说陆九渊日后的心学,也是起源于陆九皋。

陆心源原是朝廷户部尚书,为人忠直见不惯不平之事,后来得罪了丞相贾似道,也只好被迫辞官回乡。陆心源回到老家后,并不像其他人一般郁郁寡欢,他老人家知足常乐,买地买地,倒当起了安乐地主老爷,陆家心学在朝廷受尽排斥,但是在地方却还是颇有声势,特别是在荆湖一带,甚至还有不少地方官员都是从象山书院出来,只是这些年象山书院堕落得不成样子,有能耐的弟子更是几年没有出来。

对于张贵重修象山书院,陆心源是举双手赞成,至于改名象山大学的事,陆心源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有象山两个字,管得他是大学还是太学?

陆心源回到乡下,为了不牵连陆家,也不愿意回到江陵,就在附近买地做起了地主老爷,只是这人虽已经回到了乡下,却还是性格不改,见到不平之事还是忍不住干涉,久而久之也就得罪了不少人。

可是大伙都害怕他陆家的声势,倒让他一时横行,这方圆百里,他陆心源可以说是半个霸主,不过这个霸主恐怕也太过于善良了吧?

“张大人,您老说的是什么话?”陆心源并不畏惧张贵,只是昨天看他及两个部属行事果断、杀戮坚决,倒有几分佩服。

再说陆心源是早就知道张贵的了,张贵第一次私自前来江陵,陆常平就把消息告诉了他。他虽然不在江陵,但并代表他在陆家的地位不高,反而就算是当家作主的陆常平,对这个百里之外的前户部尚书也不敢忽略。

“陆老,此乃在下笑语,陆老请勿见怪。”张贵不好意思拱手作揖,陆家家教甚严,陆心源若真的有收买人心的心机,也不会当着张贵的面子做。

张贵和梁顾、大旗三人正在荆湖地区闲逛,得到消息后马上赶了过来,碰到一个正着,张贵震怒之下,带走了两个族长,此时也住在陆府,等候所谓的官府处置。

陆心源虽多听有关张贵之事,只是和张贵接触并不长,不知道张贵说的是真话还是说假话,不过想到张贵是李庭芝的亲信,现在接任的也正是李庭芝曾担任过的荆湖置大使,而李庭芝却正是贾似道的亲信,心中倒起了不愿意得罪张贵的心思。

“张大人,老夫不过是率真而为,并没有刻意为之,更没有所谓的收买人心之意。”陆心源有点辩解说道。

“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张贵有点感叹说道:“若天下人都愿意如陆老这样收买人心,那么天下就没有这么多事了。”

“嗯。”陆心源不愿意跟张贵谈这个问题,转移话题说道:“大人,昨天带走的吴族长、马族长现在还在府上,不知张大人打算怎样处置。”

“怎样处置?”张贵这才想起还有这么一回事,笑道:“昨天那种情况,把两位老族长带走,他们就闹不起来了,不过张某还真想知道他们手中的武器究竟是怎么来的,如果陆老不介意,张某现在就想问一下。”

陆心源摇了摇头,道:“这是一件大事,张大人不必拘谨,老夫并不是不知轻重之人。”

很快,两位老族长被请了上来,两人昨天忐忑不安的在陆府待了一个晚上,哪里敢睡,特别是吴族长,张贵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一定要追究武器的来历,官字两个口啊,自己不在马家寨,连最后的一丝依靠也没有了,还不是任凭他们处置。

“两位老族长,辛苦了。”陆心源看着他们憔悴的样子,倒有几分不忍心,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自然知道老人的辛苦。

“吴族长,你说一下昨天是怎么一回事。”张贵皱了皱眉头,表情有点不自然,虽然宗族之间的矛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化不开的矛盾之一,现在张贵也很不愿去趟这潭浑水,但是若真涉及到死人的事,张贵也看不下去。

吴族长把事情仔细说了一遍,然后才说道:“张大人,并非吴某说谎,这天气越来越坏,人口越来越多,水却远远不足,这也是无奈之举啊。”

“贫穷,才是造成愚昧的最大原因。”张贵摇了摇头,叹气说道。

吴族长见张贵也真没有什么恶心,迟疑片刻,继续说道:“其实并不是马家寨,还有其他地方,这些年的斗殴也不少,死人的事也常有发生。”

“人,太多了。”张贵点了点头,南宋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六千万,仅是荆湖南北路总计有140—150万户,每户按照五人就算,人口最少已达到了七百万。

听说福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杀婴之风就已相当严重,发展到不分男女,见于记载的就有今湖南与湖北相邻一带、苏南、皖南、赣东北、浙江和福建各地。福建因山多地少,缺少开发余地,杀婴之风最甚,连富人和士大夫家族也都“计产育子”,“富民之家,不过二男一女;中下之家,大率一男而已”。

“要使民活下去,北方,只有北方,才是我们的生存的地方。”张贵也懒得跟他们说这些大问题,建议道:“江陵正是大规模用工之事,不妨让他们出来走走。”

“不过有一件事,还请吴族长给张某一个交代。”

吴族长连忙道:“老头不敢谎言,不过这兵器真的是老头向几个逃亡的小兵买下来的。”

“逃亡的士卒?”张贵皱了皱眉头。

“正是,正是。”吴族长见张贵心动,连忙说道:“那几个小兵面黄肌瘦,看起来也怪可怜的,这些小兵需要的东西也不多,仅给点吃的和一些盘缠,然后脱下盔甲,放下兵器走人了。”

“要不然老头那里买的起。”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张贵看着吴族长,若是发现他有欺骗自己的地方,张贵也不用跟他客气,要知道宋朝对武器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有些地方一个县才有十把弩箭,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

“大人,小的不敢说谎。”吴族长见张贵严肃起来,有点慌张:“也就两天前的事。”

张贵皱了皱眉头,还是不说话,此时马族长穴话道:“张大人,小的可以证明,吴族长为人虽然有些坏心眼,可从来也没说过谎话。”

张贵想了一下,把大旗叫过来,吩咐他跟吴族长回马寨主,然后顺路追查一下,看还能不能找到那几个小兵。

“你们都回去吧,日后有什么事都要好好说话,千万莫要再打斗了。”

等两位老族长离开,陆心源试探道:“大人怀疑吴族长?”

“不,张某怀疑这些小兵是鞑子的逃兵。”见陆心源疑惑的看着自己,张贵解释道:“今年北方大旱,若这些小兵真是鞑子的逃兵,恐怕今年的战争要提前了。”

“那,那怎么办?”陆心源毕竟是文官,战争对于他来说很远,却又很近:“朝廷jiu纷不停,鞑子若大规模南下,该怎么办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