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八章江陵纪事(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江陵纪事(8)(2 / 2)

按道理说应该不会?江陵人多、土地肥沃,养兵十万也不见吃力。不像均州、房州小地方,人口不到十万,却需养兵一万多人,仅是均州军的消耗,已足够让张大人承受的了,也不知道张大人哪里来的本领,能养这么多兵。

大掌柜想到这里,心略安,不过还是抱有一丝希望,问道:“那老神仙有没有说到,荆湖地区收购粮食也不得低于三两?”

毕竟这荆湖很快就是他张贵的了,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

“这倒没有。”婆娘摇头,道:“他爹,还是早点睡吧,舒老爷都这样说了,明**可得赶早过去。要不然让舒老爷等就不好办了。”

还真让家婆娘说对了,看到舒伦的瞬间,他暗感激了一下自家婆娘,一大早把自己弄醒,可惜自己还把她骂了一会,回去后得好好补偿。

“老爷,咱们这就走。”大掌柜询问,眼看天刚亮,路上也没什么人,两人只是带了随从,舒伦也不坐轿子,也不坐马车,就这样往城外走去。

大掌柜让随从、马车跟在身后,快步赶上,迟疑了片刻,还是说道:“老爷,有件事小的还是要跟老爷说一下。”

“嗯,你说。”舒伦性子本来就比较沉稳,遇事不急,昨晚又细细考虑了一个晚上,也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事。

“听说,均州小报上登了张大人的命令,说均州、房州的粮食收购不得低于三两。”大掌柜小心翼翼的看了看舒伦,却没现有任何异常,大掌柜这才想起,自己既然知道均州的情况,舒伦不可能不知道。

舒伦很自然说道:“均州养兵上万,又被鞑子隔绝水路,单从6路进入均州,所耗甚高,均州粮食高一些也算是正常。”

“再说,战乱……”舒伦说到这里,却不说话了。

大掌柜也不敢问,只好跟在舒伦身后闷着头赶路。

出城,时间尚早。

不过三三五五的农夫已经下田,眼看丰收在望,这些熬了小半年的泥腿子,终于找到了乐趣,他们待在地头,看着沉甸甸的稻米,闻着冒着香味的稻米香,听着小河叮当的流水,觉得这就是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奢望越少,追求的东西越少,得到的幸福也就越大。

舒伦慢吞吞的走在乡间小路央,两旁是金黄一片,朝霞刚从云层冒出来,一片柔和的光芒仿佛要给这些本来就是金黄的稻田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

新鲜而带有香味的空气,让舒伦不由沉醉,直到大掌柜提醒。

从城外走了将近半个时辰,舒伦在大掌柜的带领之下,终于来到的自家的田地,当然这些田地都是租赁给佃户耕种,他们收获粮食,然后搬运到城内,交给大掌柜,大掌柜再把这些佃户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放在城内的粮店出售,赚了钱给舒家挥霍。

如此往返,一个有一个轮回,大掌柜干这活已经三十年了,他相信再也没有人做得比他还好。

不远处,一望无际的金黄央,有几个人正在争执。

大掌柜和舒伦忍不住靠过去,大掌柜刚好认出这是舒家的佃户,朱老头。这老头种了一辈子的地,打了一辈子好粮食,是打粮食的好手,往日一亩地总要比别家多收获一两斗。

有几个人围住朱老头,其一个也是头花白,但看起来却是身体硬朗,说话的声音也很大:“我说老哥,这稻谷虽快要收获了,可是这水不能停啊。”

“水稻,水稻,什么叫水稻啊。”那个老头继续劝说道:“这水一停,稻米入浆不好,少说也少收一成啊。”

“老哥,”朱老头种了一辈子的地,现在竟然被一个陌生人说自己的不对,虽然对方人数不少,这可关于尊严的事,朱老头憋得脸都红了:“这水不停,稻米就要往下掉了,得浪费多少粮食,再说这水不停,稻米容易芽,这又该浪费多少粮食。”

“水不能停,而且还要多加水,一定要足量。”老头还是劝说道:“当然,这样才能保证稻米继续入浆,才能保证每一颗稻谷都饱满啊。”

“哼,别耽搁俺们的活。”朱老头不想理会:“不懂就不要乱说,老头伺候了一辈子的地。”

“这位老哥,”旁边有人说话了:“均州房州都已经证实了这个法子行得通,均州小报上还登了这个实验呢?不停水而且加水的稻田确实能多收一两斗,划算得很啊。”

“归公子。”舒伦脸色有点不自然,见张贵说话的时候还偷偷看了自己一眼,只好拱手行礼问好,因为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归公子就是张贵。

这时朱老头才现身边多了不少人,很快也认出了大掌柜。

“按照归公子的话去做。”舒伦不容置疑吩咐,朱老头只不过是他的佃户,他可不用跟朱老头说什么大道理,吩咐就行,不愿意听话就滚。

朱老头正想脾气,突然现说话之人有点眼熟,大掌柜连忙道:“这是老爷,按照老爷的吩咐去做。”

“若是少打了粮食怎么办。”朱老头虽不敢脾气,不过心到底不服气,喃喃说道。

舒伦颇有魄力,挥手道:“大掌柜,你吩咐下去,我们舒家所有的地都按照归公子的话去做,少打的粮食算咱们舒家的田税,多收的算他们自己的份。”

大掌柜看着舒伦明显有讨好对方的意思,不过舒伦吩咐下来,自己也只好照办。

张贵也不得不暗佩服这些世家,办事果断,行事雷厉风行,难怪他们能在江陵数十年不倒。

“在下归长弓,不知老先生是如何知道在下溅名。”张做戏做quan套,他仿佛颇喜欢这种装模作样的感觉,身边的郭平和张娘子都忍不住笑翻了,江陵五大世家,谁还不认识你?

倒是葛老头觉得奇怪,正想说话,身边的郭平连忙拉住他,道:“老葛,咱们走走,去看一下其他地里,能多收一些就是一些嘛。”

葛老头糊里糊涂的被郭平拉走,舒伦抽了一下,拱手道:“老夫冒昧了,老夫舒伦,与6常平乃是世家,6常平昨天说起归公子,说归公子乃是大才之人,今日得见归公子,实在荣幸。”

“哪里来的大才之人,只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已,小子也不过是亲自去做了,然后得出这个结论,算不上大才。”张贵笑了笑,搬出了后世的吓人的理论。

果然,舒伦重复了一遍张贵说的话,脸上不由更加抽搐了,要知道他们“象山学派”提倡的正是心学,认为我思就是我想,强调顿悟才是明事理的真理。

难道张贵是朱熹一派,那么日后江陵就有难了。

舒伦虽然这样想,但却不敢说出来,苦笑道:“归公子今日可有闲暇?你我相见都是缘分,不若今日老夫做主,还请归公子赏脸?”

张贵笑了笑,正想说话,但却想起舒伦刚才好不争执就同意了自己的话,也算是给了自己的面子,自己总不能欠下不换。

舒伦见张贵犹疑,心里有数,连忙道:“归公子,在下不远有一处田庄,往日也曾让人打扫,归公子若不嫌弃,不若就去坐一会,也好歇歇脚再走。”

张贵看了一眼张娘子,见她无所谓的表情,于是点头道:“也好,归某就不客气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