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十四章 经营均房(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经营均房(14)(1 / 2)

 终于把这个烂坑补好,唉。()

aaaa

“乡亲舍不得离开娃娃,离开乡亲的娃娃生活又不能自理。”张娘子脾气向来甚好,难得有一次嚣张:“现在书院乱成一团,大人想当然举办均州书院,让均州适龄儿童都能求学,现在看来未免有点过于急于求成了。”

所谓三个女人一条街,两个女人就成了大半条街了,茹鲜也帮忙道:“均州书院,这三天以来,病倒的学子占了三分一,病倒的大人占了一半,张大人你这不是折腾人吗?茹鲜倒认为,大人这是无事找事白折腾。”

古人难离乡土,有一个最大的原意就是容易产生水土不服,而且这些天,书院里大鱼大肉伺候,这些人都摊开肚子大吃大喝,更容易吃坏肚子。

6秀夫看着一脸疲倦不堪的张贵,不忍心道:“张大人之所以把学子都集在均州,无非是均州各地学塾不够,乡塾不足,夫子缺乏,把这些学子集起来,就能够让更多的学子进学。”

“把这些学子集起来,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刘将孙教育世家出身,比其他人看的更清楚:“人多便于交流学术,学子进步必然会更快。”

“均州人少,若要在每个地方修建书院,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会造成教书的夫子不足。”刘将孙谨慎道:“而把这些学子集起来,就能省下了一大笔费用。”

张贵突然灵犀一动,道:“此时确实是矮张过与鲁莽,在此矮张向各位道歉。”

看着一脸平静的谢枋得、于石和6秀夫等人,张贵认真道:“矮张有一个想法,说出来给诸位参详一下。”

“矮张认为,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在各地建立一些义塾,这些义塾可以叫做小学,与京城的太学和书院有所不一样。”张贵把后世的马上小学,帐篷小学等偏远地区的小学的情况详细介绍一下,道:“这些小学可以根据各地学子的多少,增派一些夫子或从当地聘请一些夫子教学。”

“小学还是暂定六岁进学,而各地的小学只进行蒙馆教育,重在识字,到完成蒙馆教育后,然后再把这些完成启蒙教学的学子集到均州学院,这样既可以便于各地学子交流学术,又便于集师资力量培养更多的学子。”

“均州书院,日后应以培养经馆学子为主,争取成为整个均州的学术心,这样诸位先生也不用这么辛苦,不知诸位认为如何?”

6秀夫最佩服张贵的就是这一点,有错不但能改,而且还能迅想出另一个办法代替,点头表示称赞。

刘将孙眼睛一亮,建议道:“一些地方,少则两三人,多则三五人,夫子也可以前往教学,一个月去一趟,预定一个时间。”

张贵点头道:“这就是所谓马上小学和帐篷小学的来历,小学随着马走,搭起帐篷就是一个小学。”

“而且,诸位先生也可以先预定蒙馆的内容,模仿科举考试,每年侧试各地学子的水平,能达到水平的就可以进一级,然后一直到完成启蒙,早完成启蒙教育,就可以早过来均州书院进行经馆学习,以应对科举考试。”

“妙,妙,妙。”谢枋得要拍手道:“张大人果然大才,君直佩服。”

张贵尴尬摇头,道:“张贵一时鲁莽之举,为谢老及诸位添了这么多麻烦,还请谢老勿要见怪。”

谢枋得摇头,道:“张大人为民分忧,为民求学,老夫幸运还来不及,当初听同年说张大人有一颗为民的拳拳之心,老夫还不敢相信,现在看来,张大人知错能改,大善也。”

“老夫观书院所立的一切,皆是我等前所未见之物,然而却皆是实用之物。可惜不知道是谁明,要不老夫非要代书院感激一番。”

6秀夫笑了笑,指着张贵,道:“君直,明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啊?”谢枋得愕然,尴尬抱拳,道:“张大人大才,君直不及也。”

周密向来自认为“江湖雅士”,对张贵明的吃饭用的盆子、茅坑和写字用的黑板和粉笔敬佩万分,连忙穴嘴道:“均州有张大人,乃大幸也,公瑾想破了头脑,也实在想不出这等小巧之物,那换做粉笔之物,实在是再精巧不过,张大人乃天人也。”

张贵连忙摇头,道:“诸位先生不要再赞矮张了,矮张有多少斤两还不是都摆在这里了,诸位认为眼前之事应当如何处理。”

于石高声道:“老夫认为这一批学子去留自愿,再说当地的小学还没开始修建,若让他们都回去,又要耽搁上一年。”

在座的谢枋得等人不由暗偷笑,于石老头招了一个叫葛起耕的学子,这小学子虽说不上资质过人,但过目不忘,却是博学强记的人物,听说还惊动了均州里最神秘的窥私营的老大杜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