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民国大文豪>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1 / 2)

 1927年1月份,1984这部小说的英文译稿完成。

林子轩打算先在美国出版英文版,试探一下西方世界的反应,以后再出版中文版。

按照他的估计,除了苏联以外,德国和意大利都可能会禁止这部小说的出版,法国和英国很难说,这种自诩为民主的国家很多时候都有不民主的一面。

德国不用说,1984中的老大哥形象也有希特勒的影子。

个人崇拜和极权统治,是斯大林和希特勒的共同特征。

在法国和英国,各种社会思潮泛滥,1984一定会遭到不少人的抵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你可以说这部小说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也能说这部小说有教唆人走上极权道路的风险。

比如小说中描述了一个恐怖的1o1号拷问室。

犯人被抓之后,在拷问室里思想警察会用犯人最担心的东西来折磨犯人。

对于小说中的主人公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被人将头按入都是老鼠的笼子里。

1o1号室设立的目的是通过让受刑者经受他们最憎恨的事来迫使他们背叛最亲密的人,从而打破犯人最后的心理防线。

这种审讯方式很容易被人模仿,导致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事实上,的确有这类事件生,据说一个美国邪恶教派的领把这本小说奉为经典,在他的教派中推行小说中的做法来控制教徒。

这是1984在某些国家被禁的原因之一。

相对而言,这本小说在美国出版最为保险。

和林子轩以前的小说相比,1984过于黑暗,晦涩难懂,走的不是畅销小说的路子,只能通过口碑传播,这种政治讽刺类小说是西方文学评论家的最爱。

尤其是影射苏联的部分,想必在美国文学界能引起不小的轰动。

林子轩在美国文坛有根基,有读者基础。加上文学评论家的推波助澜,应该会有不错的销量,能否封神就看小说在美国获得的评价了。

大众都有从众心理。

一本小说在美国获得极高的评价,那么英国读者就会好奇。英国评论家觉得不错,就能带动欧(www.vkzw.com)洲其他国家的读者。

等到小说在欧(www.vkzw.com)美流行之后,轮到中国读者好奇,到时候出版中文版会事半功倍。

如果现在出版1984的中文版,在国内肯定会引起猛烈的抨击。林子轩需要等一等。

与此同时,鲁讯从厦门大学辞职,前往广州,在广东大学任文科主任和教务主任。

他在厦门大学的工作经历并不愉快。

厦门大学是爱国华侨陈家庚筹资创办,始建于1921年。

设有文、理、教、法、商、医、工7科,共24个系,有学生约4oo人。

鲁讯在厦门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课,每周4节课,兼任国学院的研究教授。

来厦门前,他曾经考虑过。绝不能把教当成终生的职业,所以他把教看成是短期的“休整”,并为以后的生活积聚一点必需的钱。

他和许广评相约两年后再见,然而,只过去三个月,鲁讯就离开了厦门大学。

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许广评在广州的催促是一个原因,还有他在厦门大学受到的排挤和打压。

鲁讯对厦门大学的印象十分糟糕,在给许广评的信中讽刺地形容厦门大学,是“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海边上”。

他和厦门大学的校长林闻庆冲突不断。

厦门大学是民办大学。和清华北大不同,这里更为讲究实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