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回到唐朝当首富> 第七十五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五章(2 / 2)

古代的帐本就是麻烦,那些个数字全是用大字的汉字组成不说,收支全写在一起,不止看起来累,算起来也累。他在一边的白纸上把帐上的数字转化成阿拉伯数字,开始加减算着。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着,待耿青峰看完一本,已差不多快戌时了。他苦笑的想着,如果今后都这样,那他一天也不用做其他的事了。“王敬,让狄掌柜的把帐房叫来。”也许该教帐房以后用阿拉伯数字,把支出和收入分开来写。他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既然想到了,也就马上要去做。

他靠在椅背上假寐,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才睁开眼睛。一个青花长袍,面色紧张的年青男子跟着王敬进来。看起来这男子也不过才二、三十岁的样子,能做到帐房,想必也有些本事。

“东家,请问你叫小的来,有什么吩咐?”不知道是因为第一次见老板,还是刚才赶来的时候跑热了,这男人额上有一些密密的汗珠。

“坐吧。”耿青峰指着自己桌前的一张椅子道:“请问先生怎么称呼?当帐房多少年了?”

“小的姓林,名士昊。做帐房六年了。”男子恭敬的回答着。刚才就听说新东家来了,也想着会召见自己,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嗯。看你言谈不凡,为何没去参加科举,而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帐房先生呢?”

科考,是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小的家境贫寒,送小的去念书已属不易。现今父母年迈,家中只有我一个独子,能混得一温饱即可,不求那些过眼云眼。”林士昊这话可以说是不卑不亢,却也显出了他的无赖之处。

“嗯。”这林士昊刚才说的也是,他即使去科考又能怎么样呢?科考总是有弊端的,那些高官富商,哪个不卯足了劲拉关系、送人情,以求让自己家子孙能更上庙堂,光耀门楣,真正有才干在朝庭上的又有多少?“你过来看一下。”耿青峰让他站在自己旁边。

只见耿青峰在纸上写着“1、2、3……”,林士昊对于这奇怪的符号有看没有懂。也许是看出了他的疑惑,耿青峰在这些数字的下面都用汉字的一二三四五一一标明。“你以后就照这个来记帐,还有……”耿青峰说着,便用笔在纸上画了几个格子,在上面注明支出、收入、其他一些名称。“这些字里的意思,相信你知道吧。”

他问的这句纯属废话,一个当帐房的人,要是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那还怎么混。“回东家,这些小人都知道。”

“很好,以后你就照这格子的形式,把……”耿青峰一边写着,一边给这林士昊讲解着。开始,林士吴还觉得无所谓,也早有准备,换了新的东家,这记帐的方式也应该会变。但是没想到越听越觉得,这新东家教的这些不止记帐方便不说,还节省了纸张。这对于家境贫寒的他来说,这不单单只是一种记帐方式了.<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