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啊,这个是c—75的客舱段1:1模型,”李立华给记者们介绍道:“也就是说,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将来生产出来的c—75飞机的客舱也就是什么样子。”
1:1的客舱模型?
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将来的客舱就是什么样子的?
记者们顿时兴奋了,连忙问道:“李秘书,我们能上去坐坐吗?”
“还有,李秘书,我们能拍照吗?”
“都没问题,大家尽管上去坐,也可以拍照,这些都可以,”李立华痛快的点头:“嗯,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事实上这个1:1的客舱模型舱段才建成不久,之所以做这个1:1的客舱舱段模型,本来就是为了让来参观的记者、领导们对c—75有一个清晰、直接的认识而特意制造的。
得到了李立华的允许,一众记者们立刻兴冲冲的顺着准备好的类似于简易舷梯的梯子爬了上去。
这一上来体验,有坐飞机的次数比较多的记者立刻就发现了这款飞机与国内目前的几款主流干线机型:麦道—80、波音737以及图—154不同:
这款飞机的宽度似乎比波音737要窄一些,和麦道—80差不多,但却如同波音737、图—154样每排安置了6张椅子,也就是说,c—75是以与麦道—80差不多的机身宽度,每一排生生的比麦道—80多安排了一张座椅,这样不会太拥挤吗?
还有人发现,似乎两排座椅之间的走廊的宽度似乎也比波音737、麦道—80这些飞机的座椅窄了点,难道润华实业是以每张座椅压缩一点宽度、再压缩一点走廊的宽度的做法,用与麦道—80差不多的机身宽度生生的安排下了6张座椅?
这么局促的空间,坐着能舒服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这几位记者用审视的目光仔细的看着这些座椅,果然,仔细看上去的话,似乎的确是比波音737的座椅窄了点。只是看出了这一点的那几位记者,没有一个说话的:虽然不知道润华实业和西飞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但仔细看看,这些座椅虽然窄了点,也没到不能坐的地步。
当然,看着是一回事,到底如何,还要坐下去、让自己的屁股来说话,但不管怎么样,对于c—75这款几乎寄托了国人对“中国人自己的民航飞机”的期望的民航客机,几个记者虽然没有任何的交流,可心里却是不约而同的打定了同样的注意:只要坐下去之后不是全然无法接受,到时候就努力帮润华实业说说好话。
带着这样的疑惑,这几位记者坐了上去,坐上去的第一感觉就是:嗯?还不错,似乎没有自己想象当中的那么糟糕?
何止是不像想象当中的那么糟糕,凭心而论,如果是体型体型偏瘦的人坐在这椅子上,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175左右、标准体重的成年男子坐上去也能感到舒适度不错,坐垫对臀部和大腿的支撑相当到位,靠背对腰和肩的支撑也很合适。
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对于身高在一米八以上、体型偏胖的人来说大概就会有些拘束,如果是让一个一米八左右、体重在190到200斤的大胖子是哦杨,估计就只能“塞进来”来形容了,谈不上什么舒适感,但这不是问题,“180c200斤”的奇葩体型哪那么容易遇到?也就是说,这张座椅能够满足99%的乘客的需求。
至于座椅偏硬这一点,有眼尖的记者也很快发现问题所在:不是座椅的填充物的问题,而是座椅的靠背和坐垫都有些偏薄,但还好,这种硬不是让人无法接受的硬,也不是以牺牲舒适度为代价而换来的硬,是一种很聪明的投机取巧,如果以100分为满分,同类型的波音、麦道飞机的座椅能打到90分,这个座椅估计能打到80分——至少是比图—154个硬邦邦且对臀部、大腿以及腰部的支撑都各种不足的座椅强的多,图—154货的座椅只能打70分,苛刻一点的话,60分也不是说不过去。
确定了这些椅子虽然略小了一点点,但还不至于影响舒适性,甚至在某些地方还略有超出,只是对乘客身材的“兼容性”略有不足,这几位记者心里这才是默默的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