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一百五十六章 车床构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六章 车床构想(2 / 2)

輮就是热处理木头的工艺。</p>

一辆车,轮毂四分,四个弧形的轮毂弯好了之后,再凿好木安装木辐条方孔,四个轮毂一接,就是个圆形车轮了。</p>

义军的板车结构简单,有什么改进的地方,李孟羲想不出来,只有一点,他觉得板车的车轮太窄了。</p>

因为窄,和地面接触的面小,所以对地面的压强大,路况不好,就很容易陷入泥里。</p>

因此李孟羲交待,让木匠营的木匠们再做车轮时,车轮要做宽一点,车轮宽不得少于一尺。</p>

一尺,即为三寸。</p>

这个尺寸,是李孟羲对着板车的车轮比划了一下,比出了一个宽度之后,问技术顾问鲁犁,问是多宽,鲁犁说是一尺宽。</p>

于是,比义军板车车轮宽了约二分之一的车轮宽度被定下来了。</p>

木头的热处理工艺是很精细的活,火候掌握不好,木头就被烤着了,匠人们不停的往木头上淋水,拿着刨好的方木,在篝火上燎烤着,当加热的差不多的时候,把木头放在地上,用脚踩着,手掰着慢慢的把木头掰弯。</p>

这需要技术,如果过于用力,木头就被断了或是有了裂纹,车轮的寿命就不行了。</p>

李孟羲在木匠营地们来回走着,观察木匠们是如何制作车辆的。</p>

见木匠们用脚踩着掰木头,很费力,李孟羲就想,如果有一个大石头,石头上有凹漕,然后加热过的木头插进漕里,再掰,就容易把木头掰弯了。</p>

想着,李孟羲叫,“鲁犁!”</p>

鲁犁忙跑了过来。</p>

“鲁犁,你说如果用两个木棍夹着,弯木头的时候,两个人拿木棍夹着木头,再弯,会不会省力一点?”</p>

李孟羲想的方法,跟筷子一样,两根筷子把方木夹住,然后不让木头动,然后夹住木头一头后再弯木头,省事多了。</p>

鲁犁把李孟羲说的方法想了一下,“不成,夹不住。”鲁犁不认为李孟羲的方法是好方法。</p>

李孟羲不服,非要试一下,试验的结果,如同资深木工鲁犁说的那样,不好用。</p>

两个人拿着木棍,力量根本不足以把方木夹稳。</p>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

实践过,不好用,那就真的不好用。</p>

李孟羲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挥手让拿着棍子的两个木匠继续去忙了。</p>

李孟羲又问,“鲁犁,若是有块大石头,中间掏了个不大不小的洞,用来弯木头,是否可行?”</p>

鲁犁想了好一会儿,“可行。在老家,我祖爷爷教我做木工的时候,就是用磨盘压着弯的。”</p>

既然技术顾问说可行,一块大石头,百来斤的石头就够用了,弄一个然后凿好,放车上带着走,然后木匠营就多了一件好用的弯木头的工具。</p>

便利的工具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李孟羲想着。</p>

军中有石匠,石头又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得空弄一个来不麻烦。</p>

想着,李孟羲脑海中想到了其他的方法,记得前世有见过,人家弯木头做筐的时候,是把木头插进两根铁杠之间弯的,效率极高。</p>

铁杠,不好找,全军能称得上是铁杠的东西,只有两个,一个是张飞张翼德的丈八蛇矛的浑铁矛杆,一个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的刀柄。</p>

把这两人的兵器拿过来弯木头断然不行,就算拿来了,还得把兵器给焊接起来才好用。</p>

没任何操作的可能。</p>

李孟羲想着,一边观察木匠们的进度,除了做车轮的人,还有人在做辐条,和自行车上的钢丝辐条一样,木辐条也是起支撑车轮结构的作用。</p>

木匠们把木头破开,用刀削,用刨子刨,把木头削成圆棍状的辐条。</p>

见木匠们也没个做活的地方,要么跪在地上,要么蹲在地上,木条按在凹凸不平的地上,一人按着一人刨,辛苦无比。</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