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喜哈哈一笑:“这是当然,不过长成也要很长一段时间啊!可铺子已经典下,空着也是浪费,我就先从外面收一些。”
交代完毕,又送上从县里带的一些实用的东西,小喜告辞。
她先去了食铺,嘱咐喜鹊和秋杏打理好生意,记好账,她会不定时回来抽查。面摊那边生意更稳定些,就放手让喜鹊娘去做,反正面粉供应是有帐可循的,也就知道能卖出去多少碗面条,不用太担心了。
回到庄子,见小玉和小山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小喜就从藏钱的地方把几个大坛子搬出来,最上面还放着几个账本。其中一本是她开食铺、面摊的收支账目,另外一个是记的自家二十亩加沈明渊送的二十亩地的收入,最厚的一个账本记的是庄子里一百亩地自小喜接手以来所有收成,春天的果子,秋天的粮,都按照市价估了应该多少银钱都记得明明白白,当年,沈明渊说了,地里的收益由小喜管着,帮沈明溪攒着,但是没有说是多少成来分割。小喜盘算着,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反正手里有了钱,干脆找人给沈明渊带个信,问问应该是多少,然后把钱都给交上去...不知道沈明溪还在不在季枫龄的家中住着,要不先找个跑腿的给他捎个信?说做就做,小喜往砚池里放了些水,磨墨提笔写了封信。
她把钱罐子又检查一番,确认这些铜板没有被腐蚀,又封存好,放回原处,掩饰好,确认没人能看出来痕迹,这才放心。
家里当然要拜托旁边的佃农帮忙照应,林嫂子颇得小喜的信任,就让她两口子来管理粮仓:负责给食铺和面摊提供粮食,记下数量和市场价。地里的蔬菜就每家每户自己往食铺面摊供应,价钱嘛就现场结算。另外几户的男人也主动提出轮流每天来帮着查夜、守夜,小喜想了想,托几个佃农去买了十个八个瓦罐,全部砸了,再雇了个泥瓦匠,把瓦片尖锐的一角朝上,敷在围墙上。
池塘里的鱼也肥,可惜送到县里肯定是死鱼了,小喜又雇了个佃农家的大小子,专门负责卖鱼,钱就交由林嫂子代为保管。
再剩下就是养鸡鸭的事情了,小喜让佃农们尽量养,她以后都收。价钱么,肯定不能太高,不然成本上去了,但是也不低,至少让佃农有得赚。这样才能皆大欢喜嘛!于是佃农们赶紧去张罗买母鸡的事情。
一阵鞭炮声中,小喜带着小玉小山搬进了位于油茶街的小院,因为事先和展致夕及他的邻居们说了一声,因此赶来凑热闹祝贺乔迁之喜的邻里不少,小喜把事先准备的时令鲜果都按份送了出去,隔壁高墙大户也是姓柳的,也派了个管事婆子来登了门道喜,小喜也客气的送上份礼。
忙完这些,小喜去买人。
现在弟弟在入学,她不能入商户,耽误弟弟门的前程,因此做买卖只能让人出面,雇个吧,不放心,毕竟她卤料配方需要保密,干脆还是买个老实可靠的好。
挑了个力气大看着不油嘴滑舌的丫头,家里实在穷,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按排行叫大丫,父母干脆把她带到县里来卖了。
小喜收好mai身契,带着回了院子。
这大丫的确是个干活的能手,半响就把前院后院的杂草给拔了,恭恭敬敬的来请示接着做什么。
小喜指了指一碗饭一碗菜:“先吃了吧,一会跟我去买东西。”
下午,小喜带着大丫出去一圈,之前她已经在木匠那里预订了两架床、两张书桌、案板之类,现在就去拉回来。再然后就是出去买了一堆锅碗瓢盆、卤菜用的材料,和自家开伙要用到的食材,又雇了几个专门帮人搬抬东西的人送回来。
小山过几天就考试,要是通过了就能入县学,因此闭门读书,小玉暂时和大姐住一个屋,大丫在厨房旁边的小屋住--她看着平整的地面、簇新的铺盖高兴不已。
是夜,下了一场雨,小喜本来还担心这茅草屋会不会漏,实践证明:柳大爷是个较真的人,他带着后辈新铺的茅草很是厚实,一点也不漏风雨。
该去拜访他了!不过先要准备好适当的礼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