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南唐圣主> 第七十七章 功过是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七章 功过是非(2 / 2)

丞相冯延巳道:“韩大人,听说你府上有不少的金银财宝,万一被太子查出来,可就不得了了,我劝你还是离开朝堂,隐居去吧!”韩熙载向来狂妄自大、放荡不羁,不把任何人放进眼里,就是比自己官职大的丞相他也不屑一顾。只听得他冷哼一声道:“丞相言重了,我家里的金银除了我的俸禄和我卖字画所得外,其余都是皇上赏赐的,没有一分是不义之财。我又何必心虚呢?相反,丞相大人年纪一大把了,听说还有病在身,最适合太子说的‘告老还乡’了,作为同僚,我还是劝丞相一声,激流勇退为好,否则人财两空哦!”

两人的争吵很快爆发为两党之争,有什么事“组织”给你顶着,怕什么,只要组织不倒,就算自己有什么小辫子被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所以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帮派”出一把力,想要在这上面有好的表现。躲在门外的李煜听了一会,气愤异常,他心里骂道:“一群吃干饭的废物,就知道窝里斗,看老子怎么整你们!”他刚要离开,突然看见大殿角落里有两个人站在人群一旁聊天,好像两派的争斗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李煜有些好奇,他派人将那两人叫到御书房,然后离开了。

李煜想要改革朝政,但总是遇到这些大臣的阻挠,所以他下定决心,先把他们解决掉再说。而他离开大殿,却是去做另一件事去了。等他回到书房时,只见那两人已经站在书桌前等候了。两人见李煜来到,行礼道:“臣潘佑、李平参见太子殿下!”李煜摆手免礼,坐到书桌后。

李煜开口问道:“潘佑、李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们一个是中书舍人,一个是户部侍郎,对不对?”李煜为了治理好群臣,私底下下了不少功夫,不仅派人去调查每个人详细的底细,还翻出以前的奏章,有些甚至是参他们如何如何的,李煜都曾派人调查核实过。对于潘佑和李平,李煜记忆深刻,因为他们曾在奏章中阐述自己如何看待时局,如何使南唐强盛,战胜对手等等。而且两人还是要好的朋友,李平也正是靠潘佑的举荐,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潘佑和李平齐声称是。李煜接着对潘佑道:“潘佑,我知道吏部尚书徐铉一直和你为难,你对他有什么看法?还有,我南唐当今的朝局你也看到了,你认为我该怎么做?”

潘佑知道这是李煜在考验自己,如果回答得好没准会有升官的机会。他想了想说道:“徐大人和我只是在某些事上政见不一而已,我们两人也并无太大的矛盾。而且徐大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臣还是很钦佩的。也很庆幸南唐有这样一位能臣。至于当今朝局,臣认为我南唐的臣子太过对立。南北之分让同僚们只顾忙于各自的利益,却忘记了职责所在。臣建议殿下应该想办法团结两派,堵不如疏,应该让他们将眼光转到一处,劲往一处使,这样才有利于南唐朝廷。”

李煜道:“你是说让我劝他们讲和?我可没那样的打算。”他又对李平说道:“我听说李大人对于搞好经济很有一套,不知道你对我南唐现状有什么高见?”

李平说道:“经济?殿下说的是税收、财政吧!高见谈不上,臣只是觉得我南唐应该大力发展商业才是。”

李煜有些好奇,没想到这人倒有几分先见,于是问道:“这是为何呢?要知道士农工商,商可是排在最后的。”

李平说道:“虽然前人并不重视商业,对商人更是加以鄙视,但臣认为商人才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商人可以将各地的东西实现交换,百姓手中富余的东西可以换来稀缺的货物。拿淮南为例,淮南大旱,粮食欠收,而且经过前段时间的战乱,淮南百姓更是难以生计。我想这也是北宋愿意舍弃淮南的原因之一。但他们或许不清楚淮南盐产量颇丰,而盐在江南又是奇缺之物,如果组织商人在淮南买盐到江南来卖,再将江南的鱼米卖到淮南,两地形成互补,岂不是一举两得,这正是商人的好处。另外,有了货物流通,就会促进各地的生产,例如纺织、茶叶和瓷器的生产等等,这又可以拉动手工作坊的发展。如果这些兴旺起来,那势必会造成桑、茶、麻的需求,这又会拉动农业的发展,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过程。为了促进百姓增收,朝廷应该大兴水利,在各地建立水塘,以便浇灌。还要在主要地方修路,在关口设立驿站供人休息,这样就可以吸引别国人来我南唐经商,更能将我南唐稀缺的牛羊马等带来,充实国力。”

李煜对李平的见解大家赞赏,接着让他们回到殿上。李煜则继续在书房等着,或许更应该说是耗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