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游戏竞技>旷世奇材> 一百二十四章 光阴似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二十四章 光阴似箭(1 / 2)

 考虑到最终的利益,吴伟良明智地选择了合作,一九九二年二月份他在上海收回自己的资金之后,回到香港就开始在证监会活动。张廷也在第二年的五月回了香港,配合吴伟良的工作,赵启明原打算把大家赚的钱分掉,但李胖子和张志诚打死也不愿意抽回自己的资金,齐雅婷更是认定了奸商,根本没打算把钱拿回来。</p>

赵启明只好继续带着大家挣钱,而他的最终目的是想替陈法林讨回公道,这才打定主意去香港发展,不然在国内还有许多行业可以大捞特捞,何必跑到香港去冒险。上海的证券市场他是不方便再插手了,想挣大钱难免要伤到广大股民,葛兴邦那边总是要给点面子的。更何况跟政府拉上了关系,挣钱的路子必然是条阳光大道,没必要死盯着证券市场不放,那不是跟政府作对嘛。</p>

出于这种想法,奸商错过了一九九二年炒得最凶的股票认购证生意,那一年这行当成就了中国第一批百万富翁,几十块钱的一张认购证居然被炒到了几千块,而赵启明对这种投机生意已经不再当回事了。</p>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那都是大家玩剩下的东西,从邮票到股票,我们吃了亏也赚了钱,还是往正经生意上靠一靠比较好。”然后这家伙把陈法林的那一套理论给搬了出来,真正往长远打算,还是要以经济实体为根本。投机生意虽然利润大,毕竟风险性也很高,吴伟良就是个例子,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早晚一个不小心就得全搭进去。</p>

这个小团体里除了张廷和陈法林,全都是以赵启明马首是瞻,而且他所说的的确是实情,初期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他们早就过了,靠投机生意捞钱已经成为历史。</p>

学了几年经济管理的赵启明,在这件事情上的的远见卓识不仅于此,通过张廷和陈法林,他感觉到国内的的企业发展总是有自己的局限性。根本因素在于国内的改革开放刚起步,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再加上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这导致商人眼界不够宽,从管理模式和经营方法上距离国际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p>

明远集团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上马的,赵启明和陈法林、张廷三人经过详细的安排,把公司在证券市场挣来的钱投了八百万在怀圣堂药业,加上陈法林原来的本金,一共引进了三条生产线,使药厂的规模比建厂之初扩大了一倍,在淮南市轻工企业的排名仅次于安徽造纸厂和淮南纺织厂。</p>

与此同时,张廷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拓展上海怀圣堂医药公司的业务上,不仅销售本公司产品,还接了国内十七家制药企业的药品销售代理权。这使得销售额在一九九二年底突破了七千万,纯利润两千七百万,第二年番了一倍,药品行业的前景就此显露出来。</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