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女帝生涯> 第九十七章 计划(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 计划(三)(1 / 2)

 第二天正好赶上大朝会,百官于寅时末就聚集在了午门广场处,文武官员分成两队,从东西两个门鱼贯进入皇城。太和殿外,百官们按照品级依次列队站好。今天的情况和往常有些不一样,礼部尚书黄庸行周围的一块地方显得特别空旷。</p>

那些消息不灵通的官员们凭着灵敏的嗅觉,觉察到了异常,在远处小声的交谈着。</p>

卯正,响亮的鞭子声于太和殿中线方向的台阶外响起。正式上朝的时辰到了。</p>

两队人走进大殿,按部就班的站好。</p>

谭启中气十足的宣布大朝会开始。有本上奏、无本退朝。</p>

先是一系列常规公事回禀。之后,重头戏开始,刑部尚书周定钧出列,将济南府上报的秋狩谋逆案余党一事,上奏汇报。</p>

承庆帝神色不变的听完,询问众朝臣:“众卿有何见解?”</p>

右都御史蒋蕴第一个出列:“事关谋逆,理当严审。此案当事人原本就和大理寺审理过的一个案子有关联。陛下应交由大理寺审理。”</p>

于光恺暗暗叫苦,为什么又是我。心下不平,也出列道:“陛下,此案事关重大,为有恐只听片面之词,臣以为还是应由都察院和大理寺同审才是。”哼!想陷害我,我就拖你一同下水。</p>

蒋蕴不好说我不干。只得又道:“臣以为,为着慎重起见,还是由陛下再指派一人主审为好。”干脆再拖点儿人下来,法不责众,到时候也好推脱。</p>

承庆帝点点头:“言之有理。只是这主审之人众卿可有建议?”</p>

蒋蕴道:“臣以为,此事非方敬方大人莫属。”</p>

此言一出,于光恺也立刻附和:“臣也以为由方大人主审极好。”反正他是内阁首辅,文官的头头,此时不出力,何时出力?</p>

方敬原本老神在在的站在队伍的头一位。此时气的七窍生烟。连忙出列道:“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既是牵扯承庆二十一年的秋狩一案,还是应选个当时参与的人来主审的好。臣推举晋国公薛大人主审。”还是踢皮球吧,全是咱文官内部的人牵头,皇上会放心吗?</p>

结果薛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立即表态。站在队伍里不动。</p>

承庆帝看了看下面说话的三个人,转头问薛惟:“薛卿,你以为呢?”</p>

晋国公薛惟这才出列,道:“陛下,老臣不善断案,老臣推举武成伯主审。”</p>

得!皮球又被踢掉了。承庆帝便又看向顾缉:“顾卿,你可愿担此要职?”</p>

顾缉轻蔑了瞥了一眼站在中间的那几人,出列正色答道:“陛下,臣当日并不在上林苑中,并不知当日的情形。臣同样也不会审案。臣以为,此事有一位极好的人选,只是诸位大人都忘记了。”</p>

承庆帝挑挑眉,问道:“顾卿且道来,是何人?”</p>

顾缉扔下一颗炸弹:“臣推举太女殿下主审此案。”</p>

霎时,朝堂上每个人的耳边都好似响过一阵闷雷。炸的他们内外皆焦,惊恐阵阵。蒋蕴第一个反驳:“武成伯!太女还未成年,岂有让孩子担任要职的?”说完还狠狠的瞪了顾缉一眼。</p>

顾缉轻轻松松的推回去:“蒋大人,这审案子原本就是大理寺和你们都察院的事,皇上委派一个主审,本就是个监察的意思,这下面的事不是还得你们做么?蒋大人若是担心殿下年幼,不妨就将主审去掉,改由监审。这总行了吧。难道都察院和大理寺都没人会审案子了吗?一定得等着陛下派人?”他侃侃而谈,“臣以为由太女监审,极为合适。第一,太女殿下当日就在上林苑猎场,事后还参与过搜捕余党。对此案件比较了解。第二,太女殿下是储君,代由陛下监审谋逆案,正为合适。第三,太女殿下虽然年幼,却是国之储君,俗话说的好,学以致用。殿下读了这么多年书,理应逐渐参与学习朝政,将所见与所学结合。依臣之见,此案是极好的入口,有大理寺和都察院同时看护,殿下定然不会出错。”</p>

一席话说得众人目瞪口呆。蒋蕴和于光恺几乎双双气晕。什么叫“有大理寺和都察院同时看护,殿下定然不会出错”。难道说要是有了错,和年幼的太女无关,全都是他们看护不力的责任?两人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p>

承庆帝思索片刻,高高在上的开口:“顾卿说的也有道理。太女是该学着听听朝政了。”</p>

晋国公薛惟察言观色,猜出了皇帝的心思,立刻附和:“陛下,臣以为武成伯说的极是。太女殿下正是最佳人选。”反正大家都知道这次案子主要针对的人是谁,他薛惟和黄庸行又没交情,不如顺水推舟。</p>

接着,庆国公孙显也附和顾缉的提议。</p>

朝堂上勋贵们自成一党,和文官相对对立。见两位国公巨头附和了,下面又有几个勋贵出来附议。</p>

承庆帝再次询问方敬:“方卿以为如何?”</p>

方敬看了看身后的文官们。如果他不同意,就得再交出一个人选来。交谁?谁能担当?而且十有八九这火还会再烧到他身上。于是他道:“臣等听候皇上决断。”</p>

很圆滑的回答,实际上就已经是同意了、承庆帝知道他的立场,也不逼他,很满意的拍板:“既是如此,此案就由大理寺、都察院和太女三方会审。退朝!”</p>

散朝后,勋贵们乐呵呵的离开,脚步轻快。</p>

文官们则有不少人围住了蒋蕴和于光恺,旁敲侧击的想打听什么。</p>

方敬追上独自快步离开的黄庸行:“则道,等等我。”看看周围,低声快速的道,“则道,事情还没到那一步。令弟的事,与你无关的。”</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