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是小鱼儿,还是粉面含笑微不露的小鱼儿。
“你们好!”她甜甜地笑着,冲着我们点了点头,而后看向了崔明丽,“明丽姐姐,今天早上有没有看到我送给你的东西啊?那些鸡血石我可是费劲波折才搞到的呢,你可要好好地收藏啊……”
小鱼儿的声音仍旧十分的清脆,但是在我听起来却着实的刺耳,我甚至觉得这个丫头现在不晓得是什么样的道行,做起这些事情怎么可以如此得心应手。
崔明丽淡淡地笑了笑,撩了撩额前的头发,“别这么说,你好像比我大。”
小鱼儿脸上的笑容僵持在了当下,我拉住了崔明丽的胳膊,“好了,走吧。”
当我走过小鱼儿身边的时候,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此时此刻,从小鱼儿身体里面散发出地阵阵的阴寒之气,很浓重,几乎可以把我的肌肤都给冻住。
“这娘们,没有想到这么阴魂不散!”崔明伏看向了外面。
小鱼儿拿出了笔记本电脑,烦躁地看了崔明伏一眼,“行了,忙你的吧,这种情况论是谁都是可以理解的。”崔明伏不再多说,只是走到了一边。
小鱼儿在一边“噼里啪啦”地查着资料,过了十分钟,我再向外看去,小鱼儿便已经走了。
“呶,你看看,这些是悬棺的资料!”小鱼儿指着电脑。
生活在福建周宁、福鼎、柘荣、屏南等地区的畲族同胞,有一个关于悬棺葬由来的传说:上古时,畲族的始祖盘瓠王与高辛帝的三公主成亲,育有三男一女,全家迁居凤凰山狩猎务农。
因盘瓠王是星宿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所以他去世后儿孙们就用车轮和绳索把棺木置于凤凰山悬崖峭壁的岩洞中。其后代代沿袭,形成了古代畲族人的悬棺葬习俗。畲族的“畲”字,古时写成“輋”字,也包含了这个故事的意思:在凤凰山,有位大人物去世后,用车轮把棺木悬挂在峭壁岩洞中安葬。
上述传说,点明了古人施行悬棺葬的用意,是为了“死不落土”。有人认为悬棺葬正是落土葬习俗的自然发展,具体而言,它与新石器时代的土葬墓有密切关系。
还有人认为,悬棺葬与史前原始民族实行岩居有关,是人们洞处穴居生活的反映。人们生时既然住在岩洞里,死后当葬回原处。亦有人认为悬棺的形成实际上与战乱和科技水平有关,并无什么其他复杂的原因。但驳难者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资料表明这种葬俗的形成是与战乱有关。
也有人认为施行悬棺葬是“孝道”的表现或是为了追求吉利。如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载古人的崖葬习俗,“弥高者以为至孝”,以至丧家争相挂高;元代的典籍则载土僚人死后,悬棺以“先坠为吉”。
也有人认为古代越与濮及其后裔民族大多生活于高山僻壤中,把高山险峰、崇山峻岭视为生活的依托,或因其难以接近、难以触及而产生神秘感,进而把它作为神灵所居或通天之路加以顶礼膜拜,所以他们便把死者的灵柩置于高山峻岭的崖穴之间,这样不但使亡魂接近神仙天国,更重要的是使之易于皈附于神仙天国。
当年,西王母宴请武夷山众乡亲的传说,并称葬有悬棺的崖洞口附近架置棺材用的木条为“虹桥板”,认为众乡亲就是从这些“虹桥板”上跨空赴宴的。有学者便据此推测这些木条的真正用途是在于沟通道路,虹桥跨空,好让崖洞中的灵魂自由出入,归返天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纵观悬棺葬遗存的分布,几乎都在临江面水的悬崖绝壁上,表现出行悬棺葬的民族都具有“水行山处”的特点。
这些习于水上生活并以善于造船和用船著称的民族笃信,祖先死后,鬼魂虽然到了人鬼相隔的另一个世界,但并未离开生前所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仍将与自己家人和后代长相厮守,并保佑他们繁荣兴旺。
“这看起来还算是比较复杂的……”我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