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朝第一驸马> 【74】还要办养老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4】还要办养老院(1 / 2)

 宋友亮笑着继续说道:“不过我确实有将海阳卫学校扩大的想法。这学校不光要教四书五经六艺还要教医术、农学、兵学、百工等等等等~~”

“这是为何?”魏德禄问道在他映像中学校就是教圣贤书的地方。

宋友亮笑笑答道:“这世上不光要读书人还得有农夫和工匠不是?”其实宋友亮心里是想说: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去考科举的万一象你这样屡试不中那至少还有门手艺可以糊口

如今海阳卫的各行各业的居民总数接近三万六七岁的适龄儿童起码三千。此外还有许多十四五岁、二十不到的半大孩子总数也有二三千人。宋友亮决定把这些人统统纳入学校教育之中。

海阳卫将要建立学堂并公开招募教书先生的消息传出后不论是海阳卫的军户们还是屯丁们都是非常支持和赞同连附近州县的官员们闻听后都是非常赞赏。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于知识的尊重不论在眼下大明谁的心目中这种观念都是根深蒂固的。在登州以及附近的莱州一带就是儒林间也对宋友亮的义举赞赏有加。

虽说仍然有不少读书人觉得宋友亮说到底依旧只是个军户只不过是比别的军户善于货殖所以致富。如今办学校只不过是附庸风雅。不过大部分读书人觉得话虽如此但是做总比不做好。人家办学堂总比起那些富商飞鹰走狗、挥霍有意义的多吧?

就连五海阳卫的一些商贾们也打算踊跃捐助以博得这位前途无量的宋大人的好感留下美名。因为宋友亮答应他们但凡捐助办学的都会在学堂的功德碑上记下他们的名字。如此一来那些一向被人鄙夷满身铜臭的商贾也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朝着儒雅斯文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学校的校舍还没盖好海阳卫的告示栏上就贴出了告示名为《海阳卫学条例》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条所有年满7岁的儿童不论男女双亲必须送其入学;第二条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平时在学校住宿衣食住行全部免费但是每月可以回家一天;第三条如果隐匿瞒报的除以罚银十两。

这个条例一出海阳百姓议论纷纷。

“这世道还真变了见过官府催租逼着父母卖儿卖女的。”

“还没见过逼着父母送娃进学堂的这不送娃进学堂还犯法!!”

“宋大人也是好心让娃识几个字总比和我们一样当睁眼瞎强!”

“识字又怎得?还不是回来种地?识得字能种到地下去啊?”

“那可未必!你看那些工匠他们赚的就比我们多一些!”

“比力气比勤快我也不必他们差!”

“是啊可干手艺活不光比力气、比勤快。我听说他们干活都要依着图样做。那图样上有图有字有符号你可看得明白?”

“那~~倒是看不明白~~”

“那不就是了所以说还是识字好~~别瞎白活了赶紧送娃进学堂将来肯定比你我两个泥腿子老爹强!”

“对送娃进学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