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9章 波(1 / 2)

 这个软件有点像是扣扣音乐的感觉。</p>

林双拇指在这个界面上轻轻一划,分页并不是歌词,而是一篇文字资料,简单解释了发声和语言的内在机制。</p>

气流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声音,调整声带的张力,就能改变声音的频率。说话和唱歌时,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附近的狭窄的气道,气流加快,两片声带互相靠近,合拢,气流累积再次推开,周而复始。</p>

声带和空气相互作用的振动就是声音的来源!</p>

说话不只是声带的问题,还有呼吸与口腔舌头以及鼻腔等关键器官的配合,而这需要大脑中高级语言功能区域来控制协调。</p>

关于声音与语言的一些“基本常识”,都在这里提到了。有些地方还可以接着点下去,内容大致和林双在网上了解的差不多。</p>

他因为之前任务奖励的原因,也特意上网去学习了下,声音的来源,相互作用。</p>

人的听觉形成,动物的听觉。</p>

所谓的骨传导,最为人所知的是贝多芬。</p>

耳聋后仍然能谱曲,利用的就是骨传导,从理论上来看,并不能将外界空气的振动转换为骨传导的声波,因为皮肤表面的阻尼首先就被过滤了。但如果直接接触振动物体表面,倒是可以。</p>

贝多芬就是这么干的,他将棍子硬物抵近钢琴,通过牙齿传入颅内,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p>

</p>

身为大音乐家,很清楚自己听到的是什么音,在脑子里也可以形成音乐印象,这是好听,还是不好听。</p>

骨传导的传导方式一般有移动式和挤压式两种方式,二者协同可刺激螺旋器引起听觉,其具体传导途径为:“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p>

骨传导效率是很高的,蛇和大象就是很好的例子。</p>

蛇并没有耳孔、鼓室、鼓膜及耳咽管完整的听觉器官,但它有听骨-耳柱骨,内端与内耳的卵圆窗相接,外端与方骨中央部相连,通过身体对于地面的振动“听到”声音,但主要并不是空气中声波,而是对于地面振动的感知,因此蛇类对于地面以下的地层动向是比较敏感的。</p>

大象也会用骨传导的方式来“听到”远处的声音,它们会用前脚尽量贴近地面,以拾取到足够大的振动,通过骨传导到内耳听到远处的次声波,这种声波在20HZ以下,传播距离很远,在人耳敏感的范围以外,但大象却能感受到这种声音!</p>

问题就在如何将外界的声音转入颅骨而已。不过正常情况下,人也不需要用骨传导来获取声音,但如果人的听力下降,或是因故受损,这时就需要利用一些技术,......</p>

这里甚至还提到了动物的语言。</p>

“还研究动物语言吗?”</p>

“有收集音频,动物的语言并没有人类这么复杂。”</p>

也是,动物传递信号可不光是靠吼叫,当然这方面也研究并不是说明林昭这边人很闲,只能理解为,全面。</p>

“动物训练后可以帮助人类很大的忙,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p>

林双划回前页,按下按钮,学着说了个A。</p>

接着马上手机上出现了两者的声纹对比。</p>

原音的声纹是女声,频率稍高,林双稍低一点,但两者差不多吻合。</p>

林昭看看他:“很难得。”</p>

“我喜欢这种。”林双笑笑,“正好我也在练习唇语。这也有练唇语的功能?”</p>

“数据仓库。”林昭提醒他。</p>

“哦,也是。”</p>

林昭是告诉他,不同的学习目标,可能要下载的软件应用也不一样。这里只是学语言,读唇语肯定会有不同。</p>

会读唇语对林双来说很重要。他拥有鹰视的主动能力,能看到几公里外的人脸,甚至看清嘴部动作。</p>

听力虽然也不错,但绝对是不可能隔那么远听清人声说什么,一百米都够呛,而且声音特别容易被影响。</p>

鹰视加上读唇术,这就是大杀器了。</p>

有些人隔着远远说话以为没人能听到,结果通过嘴型就可以被分析出讲了些什么。</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