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窈窕庶女> 第二十九章 丹书券,免罪牌(一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丹书券,免罪牌(一更)(1 / 2)

 今天周六,两更奉上,大声求粉票PK票推荐票票,收藏点击评论啥的,随手来个quan套呗!

---------

不只是赵奚赵婠两父女,苏偃并其他人也得了赏赐,这次只是钱帛金珠和田地。皇帝格外赐给苏偃一座宅子,与赵奚的忠勇侯府不过数墙之隔,给苏偃和宝福敬公主完婚,当殿又定下婚期,却是在二月十八日,大好佳期。

赏赐毕,众臣告退,赵奚则被皇帝留下详叙别情,许了父女俩十五日假期,将原先宫中居所内的物品搬至侯府,把家里料理妥当了,在家过了年,正月初六再正式听差。赵奚谢皇恩,带着赵婠与皇帝共进了午餐,等着晚间的庆功大宴。

一餐饭吃得君臣皆欢。赵奚在宫中身份特殊,皇帝根本不拿他当奴仆使唤,言谈都很是随意。两个人说得多,吃得少,正好便宜了赵婠。虽说也讲了一些规矩,但随着皇帝的神色越发和蔼,她的动作便也越发放开了。

太子殿下相倍左右,大部份时间都是微笑恭听,只是偶尔穴上两句话。见赵婠吃得开心,太子殿下心细如发,将赵婠吃得精光光的一些菜点,又吩咐人再端上来摆在她面前。

对所有给予自己食物的人都心怀感激,这是小阿囡的人生格言之一,因此,对这位一团和气的太子殿下,她也毫不吝啬地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却也不知为何,太子殿下越看越喜爱这小女娃,只觉得她天真可爱、却又懂事知礼,甚合自己味口。他虽亦有一女,却已经出嫁,看见赵婠便想起女儿幼时的娇憨可乐,自然看顺了眼。

到后来,太子干脆坐到赵婠身旁,与她一面轻声说着话,一面给她夹一些放得太远的菜点,让她品尝。赵婠吃得开心,从随身小挎包里掏出果脯并饴糖,送给太子。太子也高高兴兴地接下,不理会试食太监的惊恐神色,直接塞进嘴里,并夸赞味道好。

两个人吃得火热,引起了老皇帝的注意。赵婠考虑到老皇帝这次出了不少血,大大地丰满了自己的荷包,决定也送给老皇帝一些回礼,自然又是那些果脯并饴糖。小孩子的天真无邪令在座一众大人都十分开心,连带着服侍的女官、宫女太监们也个个面上带笑。

吃完饭,歇了一会儿,赵婠由一名太监牵着,去宫正司找任宫正报道,然后去寻宝敬公主,等着参加晚上由贵德贤淑四妃举办的饮宴,毕竟她现在是有职司在身的女官。

看着小小身影消失在门后,老皇帝拍拍手,几名宫人抬上来一个书案,上面摆着一只铁质形如覆瓦状的物件,瓦身上面红通通地用朱砂写着字样。

赵奚霍然站起身,激动之色溢于言表,以他地目力,一扫便知这铁瓦物件上地内容写着:“宏武二十三年。御赐丹书铁券予从二品一等忠勇侯赵奚之女。正七品宫正司典正赵婠,以表其断魂关之功德。除谋逆叛国,恕其三死。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随丹书铁券附金牌一枚,过往关口,通行无阻,如朕亲临。”

老皇帝笑眯眯地从怀里取出一块牌子递给赵奚。含笑道:“奚奴啊,你当真是将这女娃儿看作至亲骨血了哇。这丹书铁券可是你拿命换来地,真的不留给自家后人?”

赵奚双手接过令牌。定睛细看。一面写着“免罪”两个大字。并“赵婠。除谋逆叛国恕三死”十个小字;另一面上半部分是西秦国玺上地浮云高山图样。下部分则是“通行无阻。如朕亲临”这八个用金镶嵌而成,光华煜煜的大字。

赵奚心里长长呼出一口气。有了这枚金牌。不仅可以保证赵婠在宫室中的安全。更可以当做西秦各城各镇地关口通行令!他数十年地出生入死。加上这次赵婠的巨大功劳。终于厚积薄发,换来了这面丹书铁券!

太子在一旁微笑而观。虽然早已隐约听闻此事。此时仍感震惊。此面丹书铁券的被赐是第二次。第一次赐予了开国大将军王府,在任大将军王病死之后便已经收回。没想到。自己居然看到了第二面丹书铁券的赏赐。

太子心中有些黯然,无他,这开国大将军王府就是他的母亲任皇后的娘家。若非有任大将军王一力支持,父皇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只怕要下降几分。而外祖去世后,大将军王府渐渐失势,两位舅舅虽然高官显爵,却无有什么实权。不过,为了西秦江山,为了朝局稳定,这却是必要的。

第一面丹书铁券也许赐得有些不甘,但这第二面,老皇帝却赐得很爽快。一方面,赵奚于西秦确实功绩彪柄,赵婠又立下如此大功;另一方面,赵奚乃是无根无家之人,虽说如今有了个义女,但一个女娃娃身上能发生什么大事?这面金牌未曾荫及子孙,仅限她本人使用!

听皇帝如此问,赵奚淡然一笑道:“陛下,老臣原本便孤苦,哪里还有亲人存世?婠婠虽说是义女,却深得我心,老臣原本便欠她一命,便用这丹书铁券还她。”丹书铁券将收入皇家内府以为凭证,赵奚将金牌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又站起身,推金山倒玉柱,给皇帝大礼参拜,感激涕零道,“臣叩谢皇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皇帝把赵奚搀起,笑道:“快快坐下,不必多礼。这是朕早就允过你的事,你要改成她,便遂你的意。婠婠这孩子一看便是有福之人,放心放心!”说着话,扫了一眼太子。

太子赶紧接话道:“父皇所说正是,赵大监尽管安心,孤也甚是喜爱这孩子。他日及笄,父皇定会为她找个好人家!”又笑道,“大监不妨让赵婠入学文渊书院,无论琴棋书画女功,亦或是机关之术,都学一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