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良摇头说道:
“不不,夏总,除了背后有团队的,其余很多团队都是从单人作战发展过来的,这些团队里的成员在之前并不认识彼此,在社区里注意到对方的活动记录,然后互相抱成团的。”
前面说话的员工点头附和:
“是的,如果单人作战的少了,势必影响到这种团队的形成,未来咱们的技术社区就成了大公司的猎杀场。”
夏知想了想,确实有几分道理,他问道:
“那有什么好想法?”
众人集思广益,有人提出想法:
“招揽这种单人刷分的群体,不能依靠十万积分才能兑换的终极奖励,目的地太遥远,让很多人在开局前就放弃了。”
又有人附和:
“是的,应该再设置一些容易达到的激励标准。”
有人反驳:
“知夏科技的技术方案哪一个都价值连城,都不是容易拿到的。”
史伟立说道:
“没必要都用技术方案作为奖励,普通用户他们看重的也很普通,那就是钱。我们设置一个积分回收系统,允许用户将积分兑换成钱提现,但是不允许脱离系统的二级流通市场。”
夏知点点头:
“这个不错,这样每个程序员不需要抱团,下班回来随便刷点积分,换个几百块,很吸引人啊。”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这个方案。
这个方案现在的问题就是积分兑换金钱的标准。
一点积分可以换多少钱呢?
提出这个方案的史伟立建议一点积分兑换十块钱。
孙世良质疑说道:
“十万积分可以兑换我们的图像识别算法,按照你这么算,我们的图像识别算法只值一百万咯?”
史伟立哭笑不得:
“孙总监,你不能这么算啊,用户之间没有市场流通,算法这个价值要看十万积分的获取难度。”
有人补充:
“如果不是团队刷分,十万积分确实很难。”
孙世良回应:
“但是在每个兑换积分的用户眼中,就是这么算的。”
有人接了一句:
“十块钱确实有些少了,很多程序员辛辛苦苦码了一周的代码却被驳回,被认证有效并收录的在少数,按照十块钱的标准,绝大多数的程序员一个月赚不到几百块。”
更多的人站在孙世良这边,他们觉得一点积分应该价格更高。
比如一点积分兑换一百块。
甚至有人将价格拔高到了一千块。
最终夏知采纳大多数的建议:
“暂时将标准定为:一点积分兑换一百八十元,同时提高贡献兑换积分的标准。后续如果有需要,再进行调整。”
这时,有个部门经理提出来一个想法:
“夏总,我有个方案:那就是咱们公司内部员工用贡献兑换积分比率低一些,或者是同等积分兑换钱多一些,不仅有员工激励的效果,还可以拉拢别家公司的程序员跳槽来我们这。”
孙世良赞同说道:
“这个不错,可以缓解我们招人的压力。”
夏知点点头,拍板通过了这个提议。
后续,又开始讨论技术社区的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