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仙宋> 第684章 张宪的犹豫(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4章 张宪的犹豫(下)(2 / 2)

高句丽婴阳王虽然表面上接受了隋高祖的最后通牒。但第二年婴阳王联合粟末靺鞨先发制人攻击隋在冀州道的军事驻地。

当时在中原的东北方还存在还有百济、新罗、靺鞨等政权,它们多时臣服于隋。在隋朝建立之初,高句丽为了消灭其他小国采取对隋朝臣服的政策,但随着隋朝的强大,高句丽逐渐感到恐惧,于是采取联合其它国家对隋朝进行侵袭。

以致后来到了开皇十八年,高句丽王率靺鞨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隋文帝杨坚终于忍不下去了,派出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后因道路和天气的原因、粮草供应不上。又遭遇疾病,隋军死了十分之八九。

同时高句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这次出征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战争,但为今后的大规模征伐埋下了引线。当时的隋朝已经完成了对西、北、南多族的征讨,国内经济也达到了鼎盛。而后来继位的隋炀帝杨广又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对高句丽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

就在隋炀帝登基没多久的大业三年,高句丽婴阳王又背着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当时正值隋炀帝北巡至榆林,停留在突厥启民可汗处,“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

隋炀帝命牛弘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

隋炀帝知道高句丽婴阳王暗中通突厥,杨广当时并没有立即予以制裁、只是给以警告,让其尽为臣之礼节、按时朝觐就了,仍然可将其与启民可汗一视同仁。

可是高句丽婴阳王坚持“不从”隋炀帝的意旨,从而导致“帝议讨之”。当时隋仅议征高句丽,并未出兵。

直到后来杨广稳定了自家后院,终于在大业八年以欲恢复辽东故地,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为名,并指责高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借口高丽王不肯入朝,下令开始了三征高丽……

将那些陈年往事一般的历史讲述完,李若虚目不转睛地望着张宪道:“一群奸诈异族,将军所讲的那些故事正是其族内为了欺骗民众所杜撰出来的。其野心从未真泯、其贼心长久以来一直在乱我中原边疆。”

言略一停,李若虚脸色变得阴沉下去,沉声说道:“将军若是对这种敌人心存怜悯,难道忘记了太傅那句名言、‘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吗?我保证、将军若是执意如此,太傅知道后定会不饶。”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当听到这句话从李若虚的口中说出来后。并未被其最后许那威胁、恐吓的话语吓到,张宪一惊醒,内心底里马上暗道:是呀!高丽人无论怎样都是敌人,我怎生就能犯了这种错呢?

此念一生,张宪立即正定下来,转身便是一通将令发了出去。(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