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鬼吹灯II> 第四十五章 奇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 奇遇(1 / 2)

 《棺山遇仙图》中所绘的场景,主题是乌羊王古墓的椁殿,画卷下方绘着殿前的墓道,许多身着戏装的盗墓贼,正在墓道内搬运堆积如山的明器。而在椁殿中,则完全是另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

椁殿中的石棺揭得大开,四周躺着6个盗墓贼。各个尸横血溅,死状极惨。其中有两个人身上带着观山腰牌,应该都是封古的同宗兄弟或门徒,只有一个身穿黑袍的中年男子依然活着。看此人在画中的身形气质,真乃“一袭乌袍裹云锦,两点冷目射寒星,手提三尺青风剑,胜似洞宾上八仙”,比起那伙普通的盗墓贼来,实在是有几分野鹤在鸡群的卓然风姿。想必此人便是《棺山遇仙图》中的地仙封师古

那具被揭去命盖的石椁里,有一具金首僵尸从中探出半个个身子,一味画中描绘清晰,在古尸颈中有道勒痕。所以并不是带着黄金面具,而是僵尸无头。接了一颗面目狰狞的金头。又是在乌羊王古墓的椁殿中,所以可以肯定这具从棺椁中出来的无头僵尸,便是那位有首无身的巫陵王

金头乌羊王的尸身壮硕魁梧,远远超出常人,两只手的指甲长得奇长,上边鲜血淋漓,挂着碎肉,可能那些死在石棺前的盗墓贼,都是在揭开棺椁的时候遭其所害,当场毙命了。

幸存的封师古,并没有招呼墓道中的同伙,而是舍身上前,连石椁带死尸一并逮个正着。

我看了此图,心中惊异莫名,《棺山遇仙图》中描绘的场面,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僵尸扑人多为生物静电的作用。古僵为死而不化之物。在被活物接触的一瞬间,可能会产生剧烈的霉变,出现尸起之类的恐怖现象。可有一点,透露为四肢百脉之祖,普天下绝对不可能有无头之尸暴起伤人之事,途中的情形,可谓是古今罕有。

我祖父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物,常给我讲些早年间的奇闻异事,他也算是半个摸金传人,但我从没有在他口中听过有这种事情存在,也都不曾提及此事,这说明从古到今的发丘摸金,搬山卸岭之辈,皆为撞上无头起尸的逸事。

再者说来,更令人费解之处在于,这《棺山遇仙图》名为“遇仙图”可纵观图中所绘,哪里有什么仙人?倒不如称作《棺山盗墓图》,或是《棺山降尸图》来得贴切。常言道“名之为名,必有其因”,但途中似是玄机暗藏,叫人完全无法正常以常理推测。《棺山遇仙图》与前面的《棺山相宅图》,《秉烛夜行图》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观山太保自封王礼开始,便世受皇恩,随驾听用。但世间万物,都有个兴衰起落的定数,到了万历皇帝当朝之时,已是内忧外患,关外有后金起兵攻明,各地贪官污吏们搜刮民财,使得民变不断;朝内又有党争,一时之间内忧外患全都来了,自太祖成祖传下来的基业,至此已出现了大厦将倾的迹象。

偏偏当朝的皇上心昏神庸,还特别喜好服药炼丹,招募了许多方外之士,专门给他调配各种养生秘药,也常以长生不死之事询问封师古。

当时封师古是观山太保的家主,对皇上也是忠心不二,但那时候封师古并不怎么相信炉火之道,他认为自古从无不死之人,世间也无不发之冢,是人就有生老病死,是陵墓就早晚有被人挖开盗掘的一天。既然没有不发之冢,那么古墓里的东西谁挖不是挖?所以他一面主持修造皇陵,一面在暗地里派人到各地盗墓,主要是为了寻求古墓里的经卷典籍,尤其喜欢收集奇门古术之类的骨甲、竹简,对此物求之不厌,这也是从他祖上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对于万历皇帝吞丹服药的爱好,封师古不以为然,炉火之术历来害人不浅,都说古时仙人留下度炼脱化之道,是为广济世间的,但试看从古到今,谁人亲眼得见?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说旁的,单是各个朝代的真龙天子,在此事上送命的也不算少数了,怎奈人心最易痴迷,不明白天遣造化之机。

shirly杨也觉不解,她问我和孙教授如何看待此图,隼九爷凝视着《棺山遇仙图》良久,脸色越来越是难看。他告诉我们说:“如果图中所绘的内容属实……恩看前三附图画的摸样想必这张遇仙图不会是凭空捏造的虚妄之事。但从途中看来,并无遇仙之事,除非带着颗黄金头颅的乌羊王不是僵尸。”

我奇道:“不是僵尸是什么?难道是仙家?他要是真仙,怎么还死了装棺椁里了?”孙九爷神色凝重,缓缓说道:“肯定不是僵尸,观山太保在椁殿中揭开命盖的时候,那乌羊王肯定还活着”

我对此论不以为然,怀疑孙九爷脑袋进水了,就对他说:“乌羊王连脑袋都没有,如何还能说他在开棺时依然活着?并且着巫陵王如果还活着在几千年前也不可能被装在石椁里看样子他并不像是因为暴虐无道,被活活钉死在棺中,因为那可黄金头颅奢华精美,绝不像是临时打造出来的”

孙九爷道:“你说的不错,可你仔细看这图在封师古下剑之处,巫陵王身上分明有鲜血淌出,顺着剑刃往下流淌。千年僵尸死而不化,自然不会流出鲜血,即便有血也必是乌黑的尸血,这个细节足能证明他从石椁中出来的时候还是和生人无异。”

为此他多次奏明万历皇帝,不死仙药之事终究虚幻渺茫,绝难强求,并劝皇上迁动安徽的祖陵。结果惹得龙颜不悦,认为观山封家没什么真本事,从此便将他看得轻了。此外还有件事,是由于封师古命人在京城附近,盗掘了一个刘氏贵族的墓穴,墓主是个女子。这刘氏的来头也不小,乃是数术奇人刘秉忠之后,墓中布置有许多机括销器,还有一些数术典籍,所以就被观山太保盯上了,偷着将这处墓葬挖了一空。但是天子脚下帝王之都,乃是五方杂聚的所在,观山太保行事虽然周密,也对华贸易有走漏风声之时。刘家的后人同样在朝中为官,听闻此事后大为恼火,但是苦于没有找到封师古盗墓的证据,只好暗中给观山太保栽赃陷害。

封师古是个极精明的人,又兼通晓玄学,自然洞悉保身之道,便萌生退意,择个日子,将同宗同族的弟兄们前来商议。他对众人说,自古常道是伴君如伴虎,如今眼看大明朝的气数就要尽了,世乱时危,田园将芜胡不归?我等不如趁着还能全身而退,一同回归故里,经营祖宗留下的盐矿产业,从此闭门清静度日,岂不强似整日陪王伴驾担惊受怕的。

由于封师古怀有异术,封家诸人历来对他仰若神明,无有不依,当即商量定了退路。封师古便告病还乡,举家离开京城回到祖籍青溪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