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情牵仙剑> 第44章 诗词之风千古事,幽亭只闻香暗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诗词之风千古事,幽亭只闻香暗来(1 / 2)

 吃饭中事,一笔而代过。等到饭局已毕这时已经是月影缥缈,夜云悠悠之际,天空好似是一汪秋潭,这水月之光莹莹发亮,一钩残月,照得这人间通明。这缥缈的云气,也游离飘荡,甚为温婉,就好像水中那似真似幻的一绺绺水草一般。

司徒明空和林月如吃饱之后,仍然不急回那尚书府,就在这尚书府之外,便有一条大河流淌而来,不知它源头在何处,值此月光微微之际,这河中之水也似变得空明澄澈,竟像是俏丽佳人的玉靥一般,无丝丝杂质。

司徒明空和林月如坐在这河边,偶尔聊天,偶尔谈谈今后之路,也偶尔吵闹拌个嘴,这副情景,就好似一幅画一般。画中残月一缕柔光射焉,偶有少子出现画中,一抹童真,深深刻在其间。这条宽广的大河,也静静地沉睡着,偶然有一只水鸭不知从何处跳出,竟将那明镜似的河水荡出阵阵涟漪,倏尔便散去,那水鸭之影,也飘然远去,不可寻。

这河边也有些文人雅客在那写诗,诗词千种千样,文人的酸腐之词,文人的忧天下之词,一彷如仙歌,一恍如励志之音,于这尚书府河畔飘然而升空。

这其中有几首诗词被司徒明空听到了,其一便是有一酸腐文人如此说道:

“可怜秀月仙中景,

无甚流彩伴君心。

花枝娉婷叹佳人,

只愿对月把艳颜。”

这首诗词虽然被文采较高的司徒明空和林月如听到,但是只引来了那司徒明空的一声低声咳嗽与那林月如的片刻羞赧,便不曾再留下什么。这首诗词,在当时文风大盛之时,或许称不得诗,称足则可称其为打油之作也,所以司徒明空和林月如二人也无太多留意。

这首诗没有引得大家注意,却见旁边一个年龄四旬左右的男子怅然吟道:

“开明镜兮照天下,

百姓若无此家,

唯留声声叹悲华。

歌舞升平君今答,

岂有来人赏贵花。

只叹兮,

空留怨恨,

唯随云彩伴朝霞······”

这首词,其实对仗押韵并不讲究过多,但是挪至二十一世纪,也定为传诵之作,原因为何,者诗词出自于一位将近半百之人的口中,道尽了历史沧桑,北宋之悲、之哀、之狠已被无巧不巧地蕴含在其中。“岂有来人赏贵花”一句,已将那汴州失手,流落杭州而且“直把杭州作汴州”之悲景暗示了出来。所以,这首词有着警示众人之作用,故乃传颂之佳作。

一番谈诗赏景,渐渐就连着繁华京都也渐渐人烟不可多望,尤其是这冷清的尚书府外,更是人烟稀少,那些吟些艳诗的酸腐人士都已离去,只有那四旬悲客还在那忧心忡忡。

司徒明空这时便拉着林月如走进那尚书府中了。

进得府内,看这月色已是更为虚幻阴暗,所以应该是将近子时了。林月如已经睡意葱茏了,她给司徒明空打了声招呼,便望她的那间厢房走去,稍稍洗漱一番,便就此睡去。

司徒明空这时还不是特别困,便来到了后花园中那一个名为“醉月亭”的亭中赏花,点上蜡烛,烛影婆娑间,司徒明空眉头紧锁,开始思考着这彩依与刘晋元之事如何解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