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轮攻防战(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轮攻防战(五)(2 / 2)

这可就是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近三分之二的实力,半点都不差于镶蓝旗和两红旗的三旗凑起来的兵力,济尔哈朗和代善三个旗加起来才凑出整整六十个牛录,而多尔衮仅仅一个正白旗只带了半数,剩下的三十个牛录可都是二人的亲兵,也就是说,这三十个牛录都是多尔衮和多铎私有,怎么都剥夺不掉,只要两人没死,即使没了正白旗,再加上阿济格的亲领的十五个牛录,三兄弟那也至少有四十五个牛录,堪称女真人中第一。

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的各自有十五个牛录纯粹是因为努尔哈赤在世时的偏爱,当初一度所有人都以为努尔哈赤是有心让那个阿济格即位,至于多尔衮和多铎则因为年幼这才没算在内,可那时候阿济格也不大,再加上让阿济格登上汗位,反对的人远比赞成的人多,所以最后反而是胜率最小的皇太极登上了汗位,而且这还越做越安稳,如今甚至打算登基称帝。

努尔哈赤在最后的时间留给了三兄弟共计四十五个牛录,又把正黄旗和镶黄旗留给了三人,可以说,如果不是皇太极横插了一杠子,八旗里光是大妃阿巴亥的实力就要占到一半,剩下的也就无足轻重,这才引起了其他诸贝勒的恐惧,联起手来逼死了阿巴亥,只留下阿济格兄弟三人年幼。

等皇太极登上了汗位,倒也没迫不及待的多尔衮开刀,可也找着借口废了阿济格的旗主之位,而让年幼的多尔衮成为正黄旗的旗主,等汗位坐稳了,又找了岔子将正白、镶白二旗混编,好在兄弟三人因为势单力薄,倒也团结在一起,两白旗间这次混编没让皇太极的目的得逞,依旧有如一体,称得上不分你我。

两白旗再加上三兄弟各自亲领的牛录,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共计领着九十八个牛录,势力不算八旗中最大的,但也绝对是屈居第二,只比皇太极父子二人差了点,至于济尔哈朗和代善?岳托死后,如今代善管着两旗,可也不过才四十四个牛录,济尔哈朗的镶蓝旗给了代善三个牛录,牛录也只剩下三十个,盖州之战前两人加起来有九十六个牛录,不比多尔衮兄弟三人差上多少,可此时折损了七个之多,只剩下八十九个,这一下子就比多尔衮、多铎、阿济格比起来差上了一截。

而且,代善和济尔哈朗也不算是联盟,最多算是朝堂上的中立派,不偏不倚,平日里只要不损伤到自家的利益也都只听皇太极的,也都离得多尔衮兄弟三人远远的,但至少表面上没那么大的敌意,但打心底谁都知道多尔衮不能当政,要不然阿巴亥留下的三个孩子肯定都得爬的老高,把他们这些旗主踩得死死的。

这也是镶蓝旗和两红旗都当着自己的老好人而不倒向另一边的原因,不过济尔哈朗的说法也确实属实,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就迅速发迹,爱新觉罗.皇太极一手建立的大金国的家天下最后险些成了多尔衮的家天下,至于一帮子老臣,倒也真的没几个有了用武之地,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都落了个凄惨下场,别说登上皇位,连死都窝囊的自杀身亡。

济尔哈朗有先见之明,可这不代表多尔衮就不会发迹了,阿巴亥留下来的三子,阿济格的野心最大,但能力最小,这是皇太极所知道的,所以他才听范文程的把阿济格留在了盛京城里当羁绊,也不无是个人质的意思。

要说多尔衮的这三兄弟倒也算异类,三人的感情深厚的很,同母同父,留下一个就不愁另两个闹事,这可是皇太极坐上汗位十几年,一直拿来稳住这三人的法子,这在历来亲情淡薄的女真人中自然显得异类。

要说光是皇太极本身就逼死了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再加上莽古尔泰可是皇太极的兄弟,不一样死在了皇太极的手里,所以说,所谓兄弟情义,在女真人中根本不值一提。

济尔哈朗的大哥可就是死在皇太极手上的,济尔哈朗还不是什么都不敢?这倒不是说他不敢报仇,只是顾忌的更多而已,也没那个机会!

崇祯八年二月底,多尔衮总算领着一万八千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到了复州城下替换了济尔哈朗和代善,途中由于收到了济尔哈朗的书信,所以多尔衮已经知道十几日前女真大军在复州城下损兵折将的事,但书信中毕竟语焉不详,多尔衮也所知不多,到了之后视察了女真汉军的营帐,这才知道了事态的严重。

前次运来的三十门红夷大炮如今能够使用的不足十门,只有八门而已,只有兵马折损倒也不是太多,毕竟那日攻城的只有女真汉军,而且也只攻了几个时辰,这折损还说得过去,丢在复州城下的尸体也就两千多具,算不上伤筋动骨。

可却是一战打光了女真汉军的士气!已经休养生息了十几天,女真汉军却依旧毫无战心,别说主动请战,若是女真人稍微狠上一些逼着这些汉军攻城,恐怕都有可能闹起哗变,到时候的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这倒不是那些女真汉军诸将闹事,而是士卒打死都不肯去攻城了,那日的残肢断臂那可历历在目,再去送死?没人会这么傻!而且还是死无全尸!

虽说他们这帮汉军没了脸皮,可这终究还是汉人,反正前后是个死,死在女真人的刀下那至少干净利落,总比被炸了个残缺不全的好吧?

这个道理谁都懂,所以一来二去,汉军诸将们竟然一个都指挥不动麾下的士卒,别说士气,连点战心都是分毫都无,即使是多尔衮来了,还是什么用都没有,汉军诸将虽然有心表一下衷心,可这也是心疼麾下兵丁,从跟着代善到了盖州城,如今先后换了三位主将,他们这些汉军可是越打越少了,如今满打满算也就剩不到一万人,折损过半,谁还舍得把不多的本钱往水里扔?

多尔衮虽然带了一万八千的正白旗,可这都是骑兵,根本没法拿来攻城,最后指望的还是他们这些女真汉军,而现如今汉军折损大半,他们这些汉将就是再怕责罚,那也是能拖就拖,如今又不是在沙场上,倒也不怕挨了一刀给斩杀了,多尔衮虽然心急,可他至少是个聪明人,济尔哈朗和代善都在复州城下吃了亏,拿来攻城的汉军又十足被打怕了,从上到下都不肯再攻城,士气萎靡的很,所以多尔衮干脆就不催了,这次他倒没让皇太极再调兵遣将过来,而是直接让阿济格把两白旗所属的包衣汉人送来万余人,就当是补充诸部女真汉军的实力。

这几年皇太极屡屡入关,两白旗跟在后面也占了不少的便宜,麾下的能战的汉人包衣不多,但万余人总归是有的,平日里也都是拿来当奴才使唤,这个时候拿来拉拢这些个汉军将帅那是再好不过。

可这总归需要时间不是?女真汉军诸将愿意等,多尔衮前脚送走了济尔哈朗和代善,两人一起动身回盛京,有个人不愿意等了,这个是,多铎!

多铎不同于多尔衮,多尔衮虽然也喜欢行险,可不打无准备的仗,又有济尔哈朗的告诫,女真汉军折损大半也无力攻城,所以这才等汉军补充完了后再行攻打复州城,但多铎偏生就不愿意了,理由很简单!

大金国没有过怎么一回事啊?占了这么大的兵力优势,又把里面的人围得死死的,这还要等着女真汉军补充完折损的兵力再攻?那要围到哪天啊?要说自从去年代善领兵攻盖州,再到兵临复州城下,这可都大半年下来了,除了损兵折将,也就拿回了一个盖州城,那还是对方主动放弃的。

去年代善谎报军情的破事倒也被揭了出来,虽说是那帮女真汉军自作主张,可代善也是默许,这被捅破了脸上自然不好看,可好在代善回了两红旗驻地,多铎叫嚣的再难听也没人会传到代善的耳朵里去。

十四哥,咱女真人可没围着孤城不攻的道理,那帮子汉人不攻城,我们女真骑兵一样能拿下了复州城。多铎到了复州城下,安分了没半个月,再也熬不住跑到多尔衮大帐里请战。

多铎。多尔衮哼哼嗓子,倒也没故作姿态,实在是刚刚在喝茶,就被多铎进来这一顿吼愣住了神,其实这也就罢了,关键就是大帐里的其他人个个脸色难看,就像是被扔了马粪在头上的憋屈。

&#27492;&#26102;&#23481;&#21518;&#20877;&#35758;&#65292;&#21917;&#37202;&#65292;&#21917;&#37202;&#12290;&#30707;&#24311;&#26609;&#36214;&#32039;&#20986;&#26469;&#25171;&#20102;&#20010;&#22278;&#22330;&#65292;&#20182;&#26159;&#22899;&#30495;&#20154;&#65292;&#34429;&#35828;&#22914;&#20170;&#21644;&#27721;&#20154;&#26080;&#24322;&#65292;&#21487;&#24819;&#26469;&#22810;&#38094;&#20063;&#20250;&#30475;&#22312;&#21516;&#26063;&#19978;&#32473;&#20010;&#38754;&#23376;&#12290;<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